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采撷故事春光点亮音乐明灯 ——核心素养下故事教学构建小学音乐智慧课堂

发表时间:2025/01/08 19:17:15  浏览次数:38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帅 倩

      铃木镇一曾说过:“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它强调在教育实践中聚焦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人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彰显的是“育人功能”。音乐核心素养是基于音乐学科自身的本质与特性,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止停留在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单向吸收,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终身发展,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是促进学生文化理解、人文精神和美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音乐教师应顺势抓住改革契机,积极探索学科的创新策略和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科关系,将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音乐学科教育中去,实现培养“全人”的美好希冀。

        一、源头活水贵在清如许 —为什么选择故事教学

       故事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且每天都在各地上演着、讲述着,造就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人们对故事的兴趣是认识和情感需求的一种情绪表现。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故事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精神食粮。作为儿童的第一大精神需求,我们可以将故事融入音乐教学实践,赋予其趣味性、参与性和合作性。伯格曼也认为:“利用讲故事能够有效地教授伦理、关怀、价值、文化等概念。它是知识的综合体, 不仅体现人文性、知识性而且对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引导作用。”①这些特点决定了故事不可估量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与核心素养的提出初衷若合符节。

       故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创设情境,以此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具体教学方法,其形式不局限于单纯地讲故事, 还包含听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故事的核心是“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教学应在秉承故事本身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故事形式加以传递,不仅能够发挥故事本身的教育功能,还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故事中贴近音乐,深入理解音乐,激发其表现欲、探索欲,进一步提高音乐核心素养,促进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完善。

        因此,将故事教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基于儿童立场、响应音乐教育改革,且符合音乐核心素养理念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创新。故事教学能让音乐课程内容更饱满、教学目标更易达成、影响力更广泛。

        二、余音绕梁味无穷—以故事为支架构建智慧课堂

       故事的内容千变万化,并以书籍、影视、音乐等不同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儿童来说,故事最大的魅力是赋予角色代入感,以此获得一种精神启示、生活习惯和内在禀赋。在音乐课堂中,有效挖掘故事的趣味性、情景性和哲理性,并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同时辅以游戏、情景剧等音乐活动,不仅可以代替枯燥的内容讲授、丰富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借助故事诱发体验、启迪智慧、拓宽视野、感悟生命真谛,带领学生迈向通往音乐核心素养的阶梯。

      (一)寓教于乐,故事燃课堂趣之火花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将“兴趣”置于重要位置,这启发笔者用故事搭建知识与素养之间的智慧桥梁,将枯燥的听觉训练趣味化,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注意力、节奏感、肢体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1.对话乐器,渲染“听”之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小雨沙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种子的生长》的故事导入课题,并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深入,适时加入奥尔夫乐器,增添课堂的神秘色彩,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眼静听,引发其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无限遐想。

       案例1

       从前,有一粒小小的种子,深深埋藏在土地里,经过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它并没有害怕,坚韧地等待着,终于,春天来啦!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在等谁呢?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加入雨声器,运用“X - |X - | XX X |”节奏模仿小雨的沙沙声。在故事的叙述和乐器的渲染下,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自然有趣地深入音乐教学。

        2.对话音符,丰富“学”之趣

        在音符教学中,静态的输送难免枯燥无味,运用故事则可以让音符“活”起来。故事是儿童视角最好的出发点,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故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联想,巧妙地掌握音符知识,解决难点。

        案例2

        音乐王国有一个神奇的音乐符号—“·”,它的名字叫“附点”。它在音乐之中不能单独出现,只有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以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有一天,它遇见了“全音符”,便问“全音符”能不能与它交朋友。“全音符”说:“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一个小条件,那就是你必须帮助我增加一半的时值,并且把你的名字加到我的名字前面,以后我们就可以结伴同行了。”“附点”愉快地点点头,于是他们手拉手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组合—“附点全音符”。所以,真正的朋友是能够携手同行为彼此付出的!

        这就是《附点找朋友》的故事。音符教学在故事中形成,在情境中深化,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角色性互动,赋予特定的音符形象以生命,拟人化地进行故事描述。同时,“友谊”的意义也由此契入学生的心灵,产生共情。

        3.对话节奏,体验“律”之趣

        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要在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的,将故事作为衍生音乐教学活动的起点,是促使学生获得音乐感性体验、激发学生音乐探究欲和表现欲的趣味介质。而动态、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学习真实发生的“土壤”,能够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故事情景中自由生长、和谐发展。在《快乐的小熊猫》一课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清晨—打水—问好—叫卖”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故事,带领学生听音乐、玩节奏、做律动,展开教学。根据音乐中塑造的小熊猫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律动、声音模拟、情景演绎等,拓展节奏训练。例如,当单簧管吹奏了四小节憨厚滑稽的节奏型时,好似两只可爱的小熊猫摇晃着胖嘟嘟的身体在河边抬水。此时,教师可根据音乐情境、节奏特点和力度变化,引导学生用“XX XX”节奏型编创小熊猫挑水的动作,还可通过走、跑、跳等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基本节奏型的长短比例,体验其中的韵律感,并从中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总之,就是以音乐为载体、以故事为依托,重视学生的体验与生成。“以身体之、以心感知”,激发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

      (二)教学相长,故事促课堂增效提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奠定了师生双方情智交流的基础,教师因此更需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挖掘音乐本位的深度,拓宽音乐影响的广度。同时,也要打破传统,回归教育本位,将故事融入音乐教学的主题、思想和知识中去,重“起点—探究—个体”过程,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思维探寻生命的本质。

      1.背景故事,升华音乐主题

      音乐创作的源泉、动机与作品的潜在内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利用故事背景挖掘音乐作品的本质内涵,给予音乐教学一定的主题思想和核心精神,带领学生充分探寻音乐作品的“灵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中严峻、紧张、悲怆的曲调震撼着世人的心,尤其是第一乐章开场被称为“命运之神在敲门”的动机。因此,在赏析该乐曲时自然要向学生介绍乐曲背后这位古典主义音乐巨匠的故事。

       案例3

       一位热衷于音乐的音乐家,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失去了听力。难以置信的是,他的大部分代表作品都是在他失聪后完成的。他利用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里,一端咬在牙上,借着钢琴的震动,通过骨传导获得听觉,继续着对音乐的追求。贝多芬的一生尽管充满苦难,但却精彩绝伦!他像战士般拥有敢于向命运发起挑战的骇人力量,透过《第五(命运)交响曲》展现得淋漓尽致。

       该背景故事引申出音乐作品中传达的主题情思,关注学生的立意思考,联结于更深层的主题和意义之上,是对音乐最好的诠释。

        2.情景故事,激发音乐创造

       音乐课堂不仅是传授音乐知识的地方,更应是让音乐散发无穷魅力的创意空间。柴科夫斯基说过:“创造是一种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故事作为表现戏剧性的一种艺术形式,被运用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是将听觉转换为音乐表现与创造的输出过程。

        以管弦乐《彼得与狼》为例,该乐曲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述童话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动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情景故事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故事语境中思辨乐器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发展音乐创造思维。同时,还可以结合音乐要素,根据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和想象,在有人物、有情节的逻辑思维下能动地展开情景表演。当音乐中的情景故事变成欢乐剧场的角色体验时,教师只需要退居一旁,静观创造的发生。只有每一个个体被彰显、被肯定,才能自我激活,才能发挥无限潜能,实现自主发展需要。

      3.生活故事,拓宽音乐视野

      教育不应在围墙之内,故事教学也应有更广阔的视野。比如,通过叙述拓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让音乐走进学生的生活,变成自己的宝贵财富。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切实从学生生活和已有认知出发,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乐”历。教师所讲述的一个精彩独到的故事,能久久萦绕于学生心中,形成知识迁移。另外,教师可搭建一个课前五分钟的故事小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音乐故事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分享器乐学习过程中的小插曲、欣赏音乐会后的小收获、参加音乐比赛的小趣事……这些音乐学习成果展示、主题分享或个人经验阐述,都蕴藏着学生们切身的音乐实践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同时,通过这一形式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音乐的认知,形成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优化看待音乐的视角与方式,拓宽音乐视野。

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终将回归生活。因此,音乐教师应与学生一同捕捉生活中的音乐影像,以此唤起学生的愿望和体验。

      (三)育人为本,用故事编织智慧人生

        绘本作家艾伦·塞伊说过:“一个好的故事,会改变孩子的情感、思维,以及看待事情的眼光。”故事是知情意行的统整,其内涵对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音乐核心素养也体现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要求,二者都把教育的目标对准人。通过故事的正面形象启发和诱导、强化和反馈,发掘音乐中最具“人本”的内涵,将有利于建构学生自身的精神价值体系。

       三、小 结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之一,折射出无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梁祝》到古典绝响《高山流水》,从刻画彰显生命气魄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到充满神话色彩的《胡桃夹子》……为我们叙述了一个个美妙绝伦的故事。古今中外,音乐的故事唱不尽、道不完,以乐促悟,角色自居,是激励学生努力成长、勇往直前的不竭力量。“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以故事浸润学生的心灵,将给予学生以精神养分。拨动情感的心弦,让每一个生命丰盈而灵动,故事教学能彰显独特的教育魅力,达到启智育人的至高境界。总之,音乐教师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精心收集、乐于创造好的音乐故事素材,及时记录,倾情实践。爱讲故事、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用故事启迪智慧、连接生命,使学生从中获得真善美的体验和教育,培养与完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故事有了音乐,变得更扣人心弦;音乐有了故事,变得更耐人寻味。其实,每一段音乐的学习旅程都是一场师生间相互关爱的故事,而且是一场最精彩的故事!

       注 释

       ① Phyllis Bergman,"Storytelling as a teaching tool,"Clinical Excellencefor Nurse Practitioners, no. 3(1999): 154-157.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第3 页。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