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明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它可以更好地指引读者走向梦想的远方。在我的心里,《岭南音乐》就像一扇点亮我心灵之窗的那盏明灯,让我能够感受到音乐创作园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看到岭南音乐发展的足迹……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时常感慨一首歌曲为什么能够如此动人,也曾无数次思考作曲家的脑海中为什么会有那么丰富的旋律。音乐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这也是我后来毅然选择了学习音乐的原因。大学期间学习的是音乐学,注重音乐理论,对于音乐创作学习得不是很深入,在歌曲创作方面更多的是靠自己去探索。刚到东莞工作不久时,因为工作性质,所以常会收到歌曲征集方面的信息,于是尝试着自己作词谱曲,心想,既然来到了岭南,就创作岭南题材的歌曲吧,于是就有了《荔枝谣》、《珠江流在我心中》。在一次参加学习的机会,把稿子送给市文化馆一位老师指导,老师不仅给我的作品提了很多非常好的修改意见, 还表扬鼓励我说,刚开始尝试歌曲创作,能写成这个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临别时,老师从书柜上取出他的两张专辑和两本杂志,其中一本杂志是《岭南音乐》。老师说,杂志里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你是音乐院校毕业,有基础,希望以后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写作。这是我第一次和《岭南音乐》的亲密接触。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岭南音乐》,记得那期刊登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主办的“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的大篇幅报道。那次的研修班我作为旁听生,有幸听到了晓光、徐沛东、宋小明、车行等名家的讲课。看到这篇报道,心里格外亲切。从那以后,《岭南音乐》每期必读。由于偏爱音乐文学,所以对于歌词专栏更是细细品读,并且尝试给《岭南音乐》投稿,令人欣喜的是我的作品也偶尔能“榜上有名”,更增添了我创作歌词的信心。
如今,《岭南音乐》杂志已经陪伴我走过好几年的美好时光。如果说岭南文艺是一座大花园,那么《岭南音乐》就是百花丛中最鲜艳的那一朵。翻开每期的《岭南音乐》总有一缕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内容翔实,简约大气,如同一片肥美的土地经过农夫的辛勤耕耘,展现出一派生机。它为广大音乐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岭南文化营造和谐多元的音乐艺术氛围,成为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音乐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年是《岭南音乐》创刊60周年,也是我来到岭南10周年,喜悦,感慨。《岭南音乐》,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