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坤
汪国真 当代诗人、书画家。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等杂志的专栏撰稿人。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此后,他的书法和音乐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和追捧。
演则优而唱,唱则优而演,演员、歌手跨界是常态。写诗写得好,去当书法家是常有的事,但选择谱曲,当作曲家的并不多见。汪国真就是如此,他的诗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阵热潮,之后他潜心钻研书法。2003年后,他又开始音乐的研究与创作,不仅创作了多部作品,而且出版音乐专辑、开音乐会……
以曲为诗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汪国真的诗就越来越少公之于众了,他也似乎慢慢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其实他是一个十分纯粹与真实的人,在诗歌备受人瞩目时,认为自己的字写得着实丑陋,就下定决心研究书画,不出3年就出版了自己的书法集。但他仍旧坦言,书画被人认可,是因为诗歌的出名。对于音乐,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更有感觉,认为甚至会超过诗的成就。
在汪国真年少时,就学过音乐,算得上有一些基础。后来,他喜欢上了作曲,就系统地了解它,阅读相关的书籍,甚至只用一周就能开始投入创作。追其原因,他如是说:“毕竟我长期从事诗歌创作,我的诗歌本就有韵律节奏,因此产生旋律对我来说不是很难的事情,我学习作曲为的就是把脑海中的旋律记录下来而已,这种技术性的手段,如果不是很复杂的旋律,并不是很难掌握的。我的音乐感觉应该还算比较好,从诗歌创作转向作曲并不很难。当然,如果没有诗歌创作的基础,不会这么容易掌握作曲的。这也是得益于文学、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他甚至认为作词作曲是自己最轻松、做得最好的事。因为诗词本身就是有节奏的、押韵的,很有音乐感,所以很多时候,他在写歌词时,旋律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往往一首词写完,谱子也随手谱好了。
以古诗为曲
介于汪国真对音乐的喜爱与钻研,他甚至曾希望将来自己音乐的影响力会超过诗歌。于是,2003年,他出版了自己作词作曲的首张音乐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随后,他还出版了由他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一书以及《唱着儿歌学古诗—汪国真古诗词歌曲》(40首)唱片专辑。截止至2008年,他完成了为400首古诗词谱曲的工作。短短的5年间,这样的作品数可谓是惊人的。除了这些,他应邀担任上海大学生音乐节评委会主席,还曾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此外,他始终坚持为古诗谱曲。
不难看出,汪国真钟情于古诗的音乐创作,更钟情于为青少年儿童而谱曲。谈及此,汪国真有自己对于古诗与儿童音乐的理解。他说:“我看到现在的孩子们整天跟着大人唱流行歌曲,学起古诗古文来却挺费劲。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我比较认同‘读不如写,写不如背,背不如唱,唱着歌儿学古诗, 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完成古诗词的教与学。所以我想如果把它们谱成歌, 会让孩子们产生更大的兴趣。”以至于之后,他甚至将好听、好唱、好记作为了自己谱曲时的要求。不仅如此,他每一次与儿童音乐相关的作品打交道时,都下足了心思。诚如,他出版《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时,他不单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古诗作品中,再三选择,而且邀请了我国实力派歌手白雪、于文华、胡月、王燕、吕薇等倾情加盟,配上琵琶、二胡、笙、笛子、古筝等民族乐器,为的就是向孩子们展示我國民族音乐与古典文学的完美结合,培养他们对古诗以及音乐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不仅仅如此,他还希望将这种方式使用在课堂与教学中,寓教于乐何尝不是学习与熏陶的一种理想状态呢?一位专家曾这样评价汪国真:以音乐的形式诠释古典诗词的意境,用感官上的美迷住听众的耳朵。他不是简单地为诗歌配乐,而是使综合的艺术性得以完美体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跨界也许不再是那么美好的字眼,但在汪国真身上,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一位诗人在不同领域同样的坚持与纯粹。也许他不是最杰出的书画家,不是最知名的作曲家,却是深刻明白艺术通性之美的诗人。他自认为是一位幸运儿,写诗有人看;写书法、作画有人帮忙开个展;作曲,有唱片公司制作,然这一切来源于他的诗为他铺垫的成名之路。如此的通透,如此纯真,也许才能写出最美的诗,谱出最好的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