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对《昭君出塞》创作特色的赏析

发表时间:2025/01/08 19:31:08  浏览次数:36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翟赫

【摘要】《昭君出塞》讲述是一个有名的历史事件,民族声乐以其为创作原形,创作出了曲式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昭君出塞》作品。并且运用了西方的和声技法,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都是民族声乐的创造性发展。本文从曲式结构和思想内涵统一、民族特色和西方技法的结合以及伴奏和意境呈现这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昭君出塞》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民族声乐;创作特色赏析;《昭君出塞》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昭君出塞》创作于二十一世纪初,以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进行改编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利用曲式和文化的结合方式,将文化内涵展示得更加完美。在民族调式中融入西方和声技法。将王昭君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利用多音乐元素,揭露女主矛盾心理,抒发丰富情感,成功塑造为了民族团结牺牲个人幸福的形象。目前,该作品常用于考试和参赛,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来说,意义重大。

一、结构与内涵

《昭君出塞》不仅是声乐作品中的瑰宝,而且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历史背景看,是两个民族交好的纽带。为了表达这一思想内涵,作品是三部曲式结构。前奏部分,节奏由弱变强、从慢到快。第一部分,由两个层次构成,重在揭示女主人公昭君远嫁时内心的伤感。利用下行转上扬以及四八度大跳的声乐旋律,给人宽广有力的感觉,揭示昭君远嫁的目的和希望,通过自身的牺牲,使汉匈和为一家,从此和平没有战争,也正是这,原本远嫁他乡的伤感瞬间消散,转变为维护和平的使命感与自豪感。作品的第二部分也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方整性句构成,旋律欢快跳跃,可见匈奴人民对于昭君的到来是欢迎的,对和平也是向往的。间奏插入,情绪发生变化,自然而然过渡。并以低旋律起音,渐变为激昂,利用音乐变化表达情感变化。心中还有远离家乡的伤感,却被和平统一的喜悦冲淡。接着,利用蒙古的长调素材将四个衬词“啊”加入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气息凝重并绵长,有起承转合的作用。“起”表现内心情思,“承”,利用蒙古长调,一强一弱鲜明对比。而“转”则是昭君情绪转为激动,最后“合”,将情绪推向高潮。作品的第三部分,虽然重复一部分二层次的素材,但旋律进行了改变,快板变为广板,能够更好的表现出后人对于昭君远嫁,维护民族和平的赞美和崇敬。由此可见,作家在创作中,精心布局曲式,达到完美表达情感的作用,既要表现柔弱,也要展示坚强,形象真实感人。

二、特色与技法

民族声乐创作,将民间素材和现代技法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先进的手法表达出更丰富的民族声乐特色。一方面,《昭君出塞》中,大胆地运用民间音调素材,结合传统手法和现代技巧,创作出来的作品民族风格突出,并且洋溢现代韵味,增强作品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利用西方声乐技法进行音乐形象塑造,将抒情、叙事和戏剧融合,使作品更能展示历史内涵,同时也具备鲜明现代性。表现在几个方面上:在调性和调式上,坚持统一性选择,采用中国民族调式,同时还利用主音转调手法。保证调式简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将民族特色和西方和声技法进行融合。譬如前奏中运用四度音,加上一些雅乐音阶,使节奏更凝重与沧桑,细腻的描摹出昭君出塞途中微妙的心理变化。在乐句终止式方面,借鉴西方和声功能性终止,并有意识的运用谐和和不谐和和弦进行情绪表达。在音调和旋律上,以西北民歌音调为基本素材,旋律不仅流畅和绵柔,还带有戏剧性和民族性。此外,还有琵琶曲和塞上曲的运用,多种素材的完美融汇,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给人感觉即熟悉又新鲜。比如“昭君琵琶马上弹”这句,将休、顿音等进行融合使用,表现昭君远嫁他乡的伤感。

三、伴奏与意境

声乐作品的美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元素组成的美,不仅有演唱美,还有伴奏美以及音乐营造的意境美。从审美角度看,《昭君出塞》是多种因素融合带来的美,不仅有听觉美,还有意境以及心灵感悟美等。聲乐作品《昭君出塞》不仅乐中有画,还画中有乐,画乐达到完美融合。这种美不仅体现在歌词和旋律之中,还体现在钢琴伴奏当中,乐与画的美妙融合,极易将观众引入美妙的境界。前奏部分左手和弦只是背景,弹得弱。右手则是西北民歌旋律的弹奏,表现汉匈和为一家的团结,表达出人民群众对和美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第三小节中,强有力的和弦、三连音和连续十六分音符以及震音的交替使用,让人感受到浓烈的离别之情。第五小节中,钢琴模仿琵琶,将人带上尘土飞扬的西北大漠,一览大漠的空阔和苍凉,同时也表现昭君远嫁塞外的悲壮。十四小节中,是利用大三音程等,进行迎亲队伍行进的描述。十五至十六小节,钢琴伴奏回归原来速度,分解弹奏,表面是队伍行走的艰难和缓慢,实则表达昭君的依依不舍。《昭君出塞》声乐中用到的钢琴伴奏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利用热烈奔放的节奏和欢快跳跃的旋律,再现了昭君到塞后,匈奴人民热烈欢迎的场景,表达了人民对昭君到来的欢迎,也是汉匈和为一家,今后和平统一,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其次,运用钢琴弹奏长琶音,对昭君回首中原的情景和心理变化进行描述。利用钢琴模仿琶音,不仅有文化内涵,还深化了音乐情感,伴奏所表达出来的是满满的赞美之情。《昭君出塞》这首声乐作品,有了钢琴的伴奏,意境得以展示,音和画融为一体,可谓乐中有景,景中韵乐。

四、结语

民族声乐《昭君出塞》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并结合民族音乐特色和西方音乐技法,将主人公深沉的感情、坚毅的内心以及民族责任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唱者在该作品的演绎中,重点要驾驭好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因此需要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需要对该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歌词,理解歌词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并驾驭好自身的音准和节奏,对于作品的演唱,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引导观众,利用美的嗓音、好的旋律以及真挚的感情去感染观众,利用肢体语言,带动观众,让其从乐中感受情景,有所震撼、感动和回味。

参考文献

[1]宁子涵.琵琶文曲《昭君出塞》中人文情怀与审美探微[D].西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06).

[2]李胜男.张卓娅.王祖皆的艺术歌曲《昭君出塞》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演绎[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05).

[3]李克凡.浅析艺术歌曲《昭君出塞》的钢琴伴奏[J].黄河之聲,2015(22).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