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调第82交响曲“熊”》——海顿,约作于1786年,不过这并非是他本人所起,而是出版商加上的。为什么他们要给这部作品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原因就在我们音频中听到的《C大调第82交响曲“熊”》第四乐章中。在这个乐章的开始部分,低音弦乐器演奏出“嗡嗡”声,有些类似熊的吼声,或是它沉重的脚步声。
再加上乐曲中模仿风笛的伴奏与民间舞蹈的主题,我们仿佛能看到一只憨态可掬的熊正踩着稍显笨拙的步子,随着风笛声舞动,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低吼。
《第82交响曲“熊”》是《巴黎交响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仅以作品编号论)。《巴黎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两套交响曲之一,包含6部交响曲。
除去海顿别出心裁的创意和写作手法外,他在创作这几部作品时也特意迎合了当时法国观众的口味,使得这套交响曲一经首演就获得了极大轰动和好评。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劳罗 ,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别号。
作曲家瓦格纳曾这样评价海顿:“在海顿的交响曲中闪动着充满青春朝气的节奏型舞蹈旋律。它的交错、分散和重新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用高超的对位技巧来完成的。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几乎不再是一个灵巧手段的结果,而是成了根据幻想法则而进行舞蹈的一种诗性,它渗透到真正的乐观人生的肌肤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