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古典音乐盒-古琴曲《梅花三弄》

发表时间:2025/01/06 04:49:04  浏览次数:75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梅花,自古以来就以其清雅高洁的形象和不畏霜雪、傲世独立的精神为人们所尊崇。它和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被诗人所题咏,被画家所描绘,被游人所向往。历代诗人赞颂梅花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除此之外,许多音乐家也将梅花写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本期的古典音乐盒,我们将一起走进一首表现梅花的名曲——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古琴曲《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我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原本不是古琴曲,而是一首笛曲,由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

“笛圣”桓伊

桓伊,字叔夏,小名野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音乐家。他不但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更精通音律。据史书记载,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可见其音乐造诣之深。他还特别擅长吹笛,被人誉为“笛圣”。

桓伊出生于东晋名门望族,长大后投笔从戎,素有军事才华。他精通军事,长于谋划,所以被朝廷重用,任命为淮南太守,主要对抗来自北方前秦的威胁。

公元383年,野心勃勃的前秦皇帝苻坚率80万大军兵临城下,企图灭了东晋,一统天下。当苻坚的大军压境之时,桓伊挺身而出,与谢玄等率领精锐的8万铁骑,在淝水之滨与苻坚决一死战,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

“一往情深”的典故

大家都知道“一往情深”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而不能克制。可是,你知道吗?这个成语的典故正出自桓伊的身上呢!

“淝水之战”后的桓伊,虽然战功赫赫,但他为人谦虚朴素,从不张扬。他常常微服走在路上,人们丝毫看不出这位英俊公子身后那显赫的功劳和权位。而听到有路人唱歌,他就常常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跟随着歌者的旋律为人家伴唱。如此绝高水平的伴唱,让那唱歌的人又是惊讶又是愉快,而桓伊给人家做了陪衬,也同样心满意足。当时的宰相谢安也十分喜爱音乐,两人见面时也经常谈论音乐。谢安见桓伊的音乐造诣如此之深,还对音乐有如此之痴心,曾不禁叹赏道:“桓子野对音乐真是一往有深情!”(“子野”是桓伊的字)而“一往情深”这个成语,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桓伊的音乐进谏

淝水之战后,谢安的功名日盛,却遭到朝中奸臣的嫉妒,他们常常在晋武帝面前诋毁谢安。渐渐地,晋武帝听信谗言,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开始冷落他。为此,桓伊很为谢安感到不平。

一次,晋孝武帝在宫中大宴群臣。宴会上,孝武帝请桓伊吹笛为大家助兴。桓伊从容地拿出柯亭笛放在嘴边吹了起来,清脆的音乐飘扬而出,抑扬顿挫,令人心醉。一曲作罢,迎来满堂掌声。这时桓伊放下笛子,说:“请陛下准我再拂筝吟歌一曲。”随后,桓伊便边抚琴边唱起来:“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事有见疑患……”唱的正是曹植的《怨歌行》。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屡遭称帝后的亲哥哥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怨歌行》一诗中曹植慨叹,当皇帝的难,做臣子的也难,当忠臣不被理解时,就容易遭受迫害。桓伊的歌声,听得人无不动容,尤其是谢安,听得已经“泣下沾襟”(泪水湿透了衣襟)。桓伊唱这首《怨歌行》,正是想借此机会向晋孝武帝进谏,希望他不要轻信谗言。而晋孝武帝也听出了桓伊的弦外之音,顿时明白过来,脸上也露出惭愧之情,起身向桓伊致谢。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音乐进谏”。

《梅花三弄》的由来

关于《梅花三弄》的由来,有两种传说。

一种说法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之事。

一次,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在乘船途中停靠码头,恰好遇到桓伊乘车从岸上经过。王徽之听说这就是知名音乐家桓伊时,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命人拦住桓伊的车,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与王徽之虽素不相识,但他知道王徽之的大名。或许是英雄惺惺相惜的缘故吧,桓伊没有推辞,而是很谦逊地下车,为王徽之吹奏了《三调》之曲,曲意深长,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两人没有交谈一句。这首笛子曲,后来成为中国脍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还有一种说法:

淝水之战后,桓伊功成身退,于太元十年(385年)十月,带着心爱的笛子旅居衡阳云锦庵。

一个冬夜,下起了大雪,清晨放眼窗外,梅枝上的花蕾傲雪待放。见到如此美景,桓伊灵感突袭,有感而发,提起笔,一气呵成,谱就梅花一调。不久后的一个清晨,雪后初晴,他推窗望见梅花依然迎雪绽放。梅与雪融为一体,红梅在白雪的映衬下,如刚出浴的少女,羞红的脸庞更加妩媚。桓伊即景生情,由情入神,遂谱成梅花二调,与梅花一调“合头”,紧密衔接。初春,又是一场大雪,寺中梅花竟然二度绽放,舞玉翻银,暗香浮动。桓伊情不自禁,再谱成梅花三调,与二调“合头”,自此《梅花三调》遂成。

桓伊逝世后,《梅花三调》广为流传,至唐代时,著名琴师颜师古将《梅花三调》改为同名琴曲。明代的朱权又将《梅花三调》列入《神奇秘谱》中,并改曲名为《梅花三弄》。

1972年,作曲家王建中还将古曲《梅花三弄》改变为钢琴曲,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梅花三弄》赏析

《梅花三弄》全曲表现了花中君子——梅花的洁白,傲雪凌霜的高贵品质。乐曲借物抒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其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3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三弄实际是3个变奏。

全曲由引子、静态梅花、动态梅花和尾声组成。全曲共有10段,每段都有小标题,分别为:(1)溪山夜月;(2)一弄叫月,声入太霞;(3)二弄穿云,声入云中;(4)青鳥啼魂;(5)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6)玉箫声;(7)凌风戛玉;(8)铁笛声;(9)风荡梅花;(10)欲罢不能。

乐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节奏兼具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剪寒梅,吐蕊风中。

乐曲的静态梅花部分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随着主题的3次呈现,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稳健有力的附点节奏,庄重浓郁的声音色彩,仿佛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恬静而端庄。

乐曲的动态梅花部分则通过音调和节拍的变化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旋律大起大落,节奏刚劲有力,形象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

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平稳结束,风雪洗礼,梅花傲立,含苞吐蕊,香溢人间……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