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门德尔松钢琴曲《威尼斯船歌》Op.30 No.6赏析

发表时间:2025/01/08 19:04:43  浏览次数:39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魏薇 中国人民大学

一、门德尔松的生平

门德尔松生于1809年2月3日的德国汉堡,他出生时,海顿刚刚在拿破仑的大军围困下的维也纳度过了自己最后的岁月。当他38岁去世时,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问世。数周之后,见证现代欧洲历史新篇章的1848年三月大革命开始爆发。门德尔松远离那个时代浪潮的中心,偏安在德国安静富饶的一隅。有人以“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家”之名称谓门德尔松,但门德尔松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古典主义的拥护者。他终其一生,推崇莫扎特和海顿。从小经过约翰 巴斯蒂安巴赫风格的严格训练。门德尔松的音乐时刻流露着古典音乐的节制以及工整的对位。他甚至反对柏辽兹音乐创作中缺乏规律和自由的幻想。门德尔松是标题音乐的开创者,他的《赫布里底群岛》成为了后世浪漫主义音画音乐难以超越的代表作。或许从这一方面来说,他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

门德尔松出生在一个显赫的犹太家庭,祖父摩西门德尔松是被誉为“德国的苏格拉底”的著名哲学家。他的父亲亚伯拉罕门德尔松则是一名成功的银行家。在1938年被纳粹强迫关闭之前,门德尔松兄弟银行一直是银行业中的佼佼者。门德尔松的母亲莉娅的家族在当时德国的显赫地位甚至让门德尔松全家都黯然失色。值得一提的是莉娅是一位钢琴家,并且是门德尔松的启蒙老师。可以说门德尔松是在养尊处优又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的。

门德尔松是一位钢琴神童,9岁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为《诗篇19》谱曲,12岁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14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宣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0岁时他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1829年,演出地点为柏林歌唱学院。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为巴赫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这是他英国之行的第一次。在苏格兰度假后,以《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和《苏格兰交响曲》(No.3,a小调)表现他的观感,虽然这两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访问意大利时才动笔写作的。在罗马与柏辽兹邂逅,并开始酝酿《意大利交响曲》(No.4,A大调)。下一个主要停留点是巴黎(1831—1832),在那里与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1835年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业大厅音乐会的指挥。1837年与出身于法国胡格诺教派家庭的塞西尔·让莱诺结婚。1842年与舒曼等人一起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又设法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他的清唱剧《以利亚》,取得辉煌成功。此时他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他于六个半个月后去世。终年38岁9个月1天。

二、威尼斯船歌的创作背景

《威尼斯船歌》Op.30No.6创作于1830年的10月。那一年他来到意大利并在意大利游历了长达两年之久。在《威尼斯船歌》创作的两年之后,他的第一部《无词歌》出版,威尼斯船歌也收录在其中。无词歌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器乐题材,由门德尔松首创。它是一种歌唱性的旋律配以简单的伴奏所组成的曲子,虽然它的旋律像歌曲一样的优美动人,但它的旋律并不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内,这充分发挥了钢琴音域宽泛的特点,并大大的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门德尔松“1830年去意大利旅行期间,曾倾听过运河上的船夫们忧伤的歌声,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此后陆续写出的《无词歌》中,以这种音乐风格创作了3首《威尼斯船歌》。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的影响不断扩大。音乐家们的地位从奴仆一跃而成为时代的先导,音乐家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创作模式。他们需要开辟新的创作道路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相比较更具浓郁的情感色彩与创造性。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迅速发展,如“旋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乐句结构的伸缩也很大,和声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加强了色彩变化;以调性音乐为主,由于半音、和声及远关系转调的频繁运用,已有调含混之感。”

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术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随着钢琴制造技术的改进,使钢琴成为最符合浪漫主义音乐理想的乐器,因此产生了许多以钢琴音乐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特性乐曲和标题小曲,这些题材更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威尼斯是意大利水上旅游城市,也是意大利音乐中心之一。威尼斯市内水道纵横交错,素有“水都”之称。“船歌”原为船家之歌,19世纪末作曲家们模仿“船歌”风格来创作,形成一种体裁,习惯上称之为“威尼斯船歌”。

三、《威尼斯船歌》Op.30No.6的曲式与和声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略带伤感的船歌。作者采用升f小调来表达威尼斯船夫们的这种淡淡的忧伤。这首钢琴曲的高音部分是一首美妙动听的船歌,低音部分则是威尼斯泛着波澜的河水与在河水中摇曳的小船的象征。

从结构上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再现单二部曲式。其曲式结构图如下表:

如上表格,这首船歌采用了船歌体裁惯用的6/8拍,仿佛风吹湖面湖水律动的节奏。全曲采用了一个#f小调来表现略带悲伤的威尼斯船夫吟唱的船歌。 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是一个钢琴小品,规模不大却精美别致。前六个小节是引子,低音的每个小节都有两组时值均匀的三连音营造出一种律动且绵延的感觉。这种绵延的感觉随着音高的走向显现出来,小连线的中端使得绵延感中断,仿佛威尼斯河水一浪过去一浪又兴起的感觉。高音区表现的是船歌的声音,在引子部分两个三排子仿佛是全曲的起兴部分,而这两个音符已经奠定了征收乐曲略带悲伤的基调。引子部分的力度用了一个弱和一个减弱,随后进入全曲的主题,仿佛在远处,一个船夫划着贡多拉小船,唱着船歌向我们徐徐驶来。主题在这首单二部曲的A段落出现了两次,门德尔松采用了变化重复的作曲方式,通过细微的变化将之前甜美宁静的主题变得更富有抒情性和歌唱性。接下来是一个小节的间奏部分,这个间奏也保留了主题部分的节奏型和旋律线条,是一个顺延感很强的间奏。之后的六个小节作者多加了一个声部,增强曲子的气质,仿佛贡多拉小船由远及近,行使到了我们的面前。高音区的颤音仿佛湖面的波光粼粼之景,是的,小船在我们眼前,而湖面的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光。随后,主题乐句再次出现,并且多加了一个高音声部。仿佛几个船夫在唱一首完美的合唱。最后12个小节是全曲的尾声部分,力度由强减弱,最后以PP结束。此时船以走远歌声结束。值得一提的是,曲中几处突强后接着渐弱的部分,仿佛船夫用力推动了一下船桨,河面泛起了涟漪。

门德尔松是一个大旅行家,其足迹遍布欧洲重要的国家和城市,作为音画音乐的开山鼻祖,我们可以认为门德尔松的船歌是他在旅行时每到一处的音乐素描。表现了19世纪门德尔松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在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左手的部分不宜弹得过重,这样会破坏全曲的意境,而右手部分的歌唱性和层次性也是演奏当中应当注意的地方,此外踏板的合理使用也能有助于音乐的表现。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