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除了有让学生学会弹琴、弹好钢琴的责任之外,还有让学生喜欢弹琴、喜欢音乐的责任,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注意把握具体的钢琴教学内容,还要注意把握与钢琴学习成效密切相关的学习动机状态,注意培养与保持学生的学琴动机。
一.教材安排中的动机问题
前面我们讨论过关于作业难度对动机的影响问题。把握作业难度的主动权完全在教师手中,教师一般都从学生的能力、已有的水平角度考虑作业的难度,而往往
忽略了学生动机水平对难度的体验与难度的接受程度。同样难度的作品,对于能力、水平相同而动机水平不同的学生来说,会产生不同的难度体验,及不同的驾驭作
业的信心。那些愿意作出努力的高成就动机学生,就比那些不愿作出努力的低成就动机者更倾向于接受难一些的作业。虽然从学习内容的角度来说,二者都可以完成
作业,但对动机的影响是不同的,低成就动机的学生会觉得长期在难度较大的压力下学习,因而逐渐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的愿望当然是使学生尽快地取得成绩,但这未必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会以自己的整体学习与生活的安排为背景,在学琴的成绩与获得
这种成绩所需要的代价之间作出权衡,而这种潜在的权衡会使它对学琴所可能带来的成绩期待降低。与较低的成绩期待相伴随的低动机水平,使他们乐于接受那些偏
容易的作业,以使钢琴的学习活动在一种低压力下进行,而多产生乐趣;而那种高压力下的作业,会使他们失去这种乐趣,其原因在于,对他们来说,"过度"努力
使活动本身丧失了乐趣。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教材难度的掌握也要考虑学生的动机水平问题。尤其是在业余钢琴学习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取得很高的钢
琴水平,钢琴学习在他们的生活中仅仅是一种可替代的学习活动。而对这些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把钢琴学习活动持续下去,而不是要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这类学
生来说,"过难"的作业会使他们提早结束钢琴学习,结果反而欲速不达,不能达到他们本应获得的钢琴与音乐修养。
二.明确目标与强化阶段完成感在培养学习动机中的作用。
钢琴教学中的目标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表面上看来,弹好某首乐曲就是一个目标,但教师们都清楚,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这首乐曲,而是通过这首乐曲要指向的某
个很不明确的目标。对这首乐曲来说,什么叫"弹好了",也是一个不明确的目标,因为要求的规格不同,而那种理想的规格可能是这个学生当前根本不可能达到
的。这两方面的特性大大降低了钢琴学习中的目标感。我们知道,没有目标感,就没有完成感,也就很难产生达到一个目标后的成就体验。这种教学活动的特点也潜
在地影响着学生的钢琴学习动机。由于教师已经对这种教学活动方式习以为常了,因此没有注意到它在钢琴学习动机方面的潜在影响。从教学的规律上看,教师在布
置一组作业时,就应该为学生设立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以使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诱因。并在目标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
钢琴学习由于不象普通教育那样有明确的年级划分,因此阶段性也是十分不明确的。但目前已经普遍展开的考级活动,为钢琴学习的阶段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加上惯用的与车尔尼练习曲教材系列相配套的教材所具有的阶段性,实际上我们是可以为学生设立一种钢琴学习的阶段感的。这种阶段感本身也构成了钢琴学习的诱
因,并有可能使学生在完成某一阶段时获得一种成就的体验。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当前的学习目标,及这一学习阶段的目标,并在教学目标达到时,强化
学生的成就体验。以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情境的安排对培养动机的作用
钢琴教学的课堂活动与学校教学非常不同,很多教师都认识到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降低了钢琴教学课堂活动的丰富性。但由于钢琴教学的个体差异太大,那种
集体教学的探索很难在一定程度后实行下去,因此教师就成了把握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因材施教不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态度、情绪、语言、奖惩策
略都要依学生的不同而有所调整。这种调整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严与宽的关系。对于一个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适当的严厉,可以使他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但对于一个自我意识较强,较
有自控性的学生来说,严厉反而会增加他(她)的焦虑、压抑、惧怕的感觉而难以集中精力于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是严而不失亲切,宽而不失严肃,
最终达到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的目的。
另外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表意作用及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那种远远地坐在一边很少活动的教师,那种讲解过程中缺少变化的
语调都不会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感兴趣。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隔阂、难以交流的感觉。这种教师与学生缺少沟通的状态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丧失兴趣,
进而影响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十分强调教师示范的作用,它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对技术动作的领悟、音乐表现的体验上,也表现在学琴动机的培养中。示范具有非常明显的活跃课堂气氛的
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在紧张的上课过程中获得片刻的休息,以缓解课堂的紧张感,从而使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采,从侧面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