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拿着一沓乐谱说,这是音乐。这就更错了,那只是记录了音乐的一小部分的一个符号系,只是一组视觉符号,远不是音乐。
所以,按谱演奏未必得到音乐。借助乐谱,找到内心的音乐体验,这个体验能引起别人的体验,这才是音乐。
有人给我看某位青年钢琴家的表演,和尤勇一样,我觉得恶心。在他那里,我感受到的是做作和肉麻。他心里没有音乐,有的是“被看”的欲望。他不是通过音乐与别人交流内心,只是用那些肤浅与庸俗去吸引无数的看客。当然,他的目的达到了。他成了明星,当然只配是娱乐明星,而非艺术家,也不是钢琴家。但是话说回来,他的技术还是过硬的。但他呈现给我们的不是艺术,只是做作。就像一个技术过硬的雕匠,他可以把汉白玉地砖、墙砖、栏杆雕得很好,也能雕一点翡翠和田玉,可是他不可能作出艺术精品。
这是一个漫谈式的话题,似乎简单,但却长期为人所误解。钢琴教学的实质是音乐,是艺术,不搞清这个问题,就不可能教出好的音乐。
言归正传。
音乐是那种能调动起人的心理活动的声音,这种心理活动常常是情感性的,但不都是。
当我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画面,或是我刚刚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时的生活情景,两者相差二十多年。前者是看纪录片留下的,后者是我教学生活留下的,它们之间可以在瞬间跳转。所以,音乐和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今天的琴童,他弹着一首首作品,20年后,当他再听到这些作品是,他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一些东西,更会联想到当年学习这首作品的经历,那天他遇见谁、吃的什么、妈妈对他说什么、数学课正在教什么、天气怎样,等等,这些经历中映像最深刻的一定是情感方面的,比如那天挨了打、得了奖,等等。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在愉快幸福的情绪体验中学习钢琴多重要呀!这样,你会留给他一辈子的幸福体验,借助音乐的学习。
今天的结论是,音乐和人的经历连接在一起,是一种深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