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课堂可能是“毒品”
发表时间:2025/01/11 08:58:18 浏览次数:833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们就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课堂变的十分有趣,让学生们的情绪高涨,这样做表面上是一节气氛活跃的课堂,是一节高效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把课堂上完。但是,这样就能够达到让学生对上课产生兴趣了吗?一次两次看来,这种做法确实十分有效,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的情绪活跃了,于是脑子也活跃了,但是为什么渐渐的多媒体教室对孩子们再也没有吸引力了,有趣的课堂游戏也让孩子们兴致索然?
那是因为,那种表面的短暂的刺激只能使学生一时兴奋,却永远无法培养起孩子对脑力劳动的热爱。正因为缺乏对脑力劳动的热爱,孩子们的兴趣就像是一只没有脚的小鸟,除非一直在飞,飞的精疲力竭,要不然就是狠狠的摔在地上,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这不是危言耸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用游戏、动画、讲故事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提升孩子的兴趣,这些手段就像是毒品,第1次剂量是1个单位,第2次需要1.1单位,第3次就需要1.2单位......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的”。由于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富足,孩子自小就可以接触到很多很多新鲜有趣的高科技设备,导致孩子对待刺激的级别已经非常高,绝对不是1. 2个单位可以轻易搞定的。
但是如今,却仍然有不少老师喜欢用这种表面的刺激来教孩子,而不少的培训机构,更是发明了各种各样奇怪的教育方式来让孩子感到新鲜,以此来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这种行为是大错特错的。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曾经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因此,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脑力劳动的基础上的,老师更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孩子对脑力劳动的热爱上,以让学生从脑力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才是真正的学习兴趣,不需要额外的督促,孩子会自发自觉的去发现疑问,用自己脑力劳动来解决疑问,获取知识。
而老师备课的重点不需要再绞尽脑汁的去想,如何用一种创新的方法上课,让孩子们觉得新鲜,而是要把备课的重点放在知识本身,从这个知识点与大自然或者周围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作为突破口,让孩子们从现象出发,研究现象与事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逐渐的深入,多问几次“如果没有这个,那它会变的怎样”这样的问题,让孩子不断的追随老师的思路,加上自己的脑力劳动,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而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真正吸引孩子们不断的探索知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