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钢琴教学中肢体语言训练的方法与步骤

发表时间:2025/01/10 00:36:13  浏览次数:142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一) 音乐律动感的培养
  很难想象一位对音乐节奏缺乏感觉的人能够把钢琴演奏好,所以从学琴伊始就应该加强对习琴者律动感的培养。
  结合节拍感的训练加强习琴者身心律动感的培养,
  节拍感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从生理方面讲,它表现于人的心跳、呼吸、行走、跳动、语言等生活进行中。从心理学方面,则表现为种种心理反应和运动觉。由此可见节拍感向来都是和人体的肢体语言相联系和结合,那么结合节拍感加强习琴者身心律动感的培养,是顺应人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基础教学方法之一。

  

1.二拍子的律动训练:二拍子是基础拍之一,强弱均匀出现,体现了节奏的刚健性和平稳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听觉分辨出二拍乐曲的强弱特点,然后鼓励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强调出强拍(他们有的拍手、有的跺脚、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还有的自己会根据音乐做自编的舞蹈动作),孩子们想象力丰富,有很大的可塑性,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从最初的律动教学中我认识到了这句话的精确性。

  


2.三拍子的律动训练:三拍子则是强弱弱的不均匀出现,体现的是节奏的动力性和流畅性。在三拍子的律动训练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摇篮的晃动以及小船的摇动,习琴者很容易找到此种感觉并作出相应的肢体律动。四拍子、六拍子是二拍及三拍的复拍子稍加引导习琴者很容易找到律动规律,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3.节拍节奏的音乐性训练:音乐是流动的语言,单纯的节拍训练并不能满足习琴者的审美需求以及表现目的,所以在节拍训练的基础上笔者还进一步加强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律动训练,找出乐曲的强弱、体会音乐的起伏与呼吸等逐步耐心地引导学生认识并通过肢体表现出来,这是培养习琴者音乐性及训练弹琴过程中肢体协调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结合演奏技术训练,加强肢体稳定、协调
  1.稳定坐姿的肢体训练
  俗话说:“站有站相,做有坐姿”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它最基本的肢体要求,同样钢琴的演奏也离不开相应的稳定坐姿的肢体训练。弹奏钢琴的姿势是适应钢琴构造形成的,它是建立在人体生理放松形态下的演奏姿势。对于初学者来说,他是弹好钢琴的基础环节。怎样做到对学生的肢体训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逐级引导首先,教师示范各种不同的弹奏姿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经验选择他们认为最美的演奏姿态,进而引导出弹琴的正确肢体。其次,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找准坐位支点(2/3屁股坐在钢琴上)、脚位支点(脚底要实,要有脚踏实地的感觉)、手位支点(肘部与键面基本在同一平面,自然下垂于侧身的上臂与肘部形成略大于90度的钝角为宜)再次,教师通过升降琴凳、踏脚凳等相关工具帮助学生找到适于他们演奏的最佳稳定位置,并使之成为习琴伊始的良好习惯。
  

     2.结合钢琴演奏技术中的音阶、琶音等织体技术,加强习琴者肢体训练
  当最初的稳定、站立、支撑等系列钢琴演奏基础打牢之后,钢琴演奏技术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技术课题即音阶、琶音、八度、和弦等技术手段的训练。这是弹好各种复杂乐曲的基础,而没有肢体的协调训练就不可能有好的技术到位。①音阶技术 音阶练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训练练习者的手指力量和整身的协调性,以使练习者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弹出音质饱满、颗粒均匀、灵活快速的跑句及音型。在进行音阶训练时,首先是让学生双肩放松,胳膊和手自然下垂,让手处于自然放松的弹奏状态,就像鸟儿飞翔时的翅膀。其次也是重点,要在支点稳定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音阶走向设计上肢体的运动动向。具体的做法是,音阶上行时以双脚和臀部为支点,以全部肢体的联合运动向右作重心转移运动,协调手腕手指作主动积极的上行运动,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头部不偏离好的直线位置。下行,反之。②琶音技术琶音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练习手指的伸张能力,在练习时更强调每个音的质量,要求下键有力,手指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教学中,强调上肢体积极配合手作力量的平稳转移以及身体线条的连贯性,一般情况下,身体应配合手指作相应的环绕练习,这样常常能帮我们找到一种良性的用力循环,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又能给音乐以动感使音乐更为流畅、充满活力。③八度技术八度技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音程的一种,而与其他的音程演奏技术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此技术的肢体语言训练中主要强调:首先,脚、臀支撑稳定,上肢体状态积极牢固;其次,手腕的位置略高手掌,胳膊和肩膀相对放松,在音与音之间转换用力的间隙要充分放松,不要继续绷紧。④和弦技术和弦的演奏技术是最能体现钢琴整身弹奏技术原则的技术类型,在弹奏单一大力度和弦时,人体的躯干和四肢都程度不同地参与到演奏中来。它的肢体训练主要表现在首先,弹奏时,腿部向下用力,腰部上挺,身体在保持头部良好的直线位置的情况下略向前倾,肘部略微向外侧移动,使手掌、手指将琴键快速推下,整个动作有些像做俯卧撑;其次,前一动作完成后双手立即回收,肩部放松,重心后移,并准备下一动作。
  

(三)根据音乐的内涵设计肢体动向
  钢琴演奏者的职责就是有效地传递音乐信息,把乐谱上静止的音符化为生动的音乐,从而达到“表现音乐”的目的,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具有震撼人心的表现力呢?这取决于演奏者本人对音乐内涵的深刻挖掘,从而进入音乐情感,但仅仅有体验是不够的,还要运用各种肢体进行运动,从而达到完美变现音乐的目的,可以这样说:凡不注意肢体运动的演奏者皆无法将音乐很好地表现出来,就更谈不到震撼力。如何才能明确肢体动向,恰当有效的传递音乐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
  

1. 与声音同到位原则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一定的声音与一定的动作密切相关。松懈的动作产生虚浮的声音;紧张的动作产生生硬的声音;集中有点的动作产生穿透的声音;轻抚慢拢的动作产生飘渺的声音;清晰轻盈的动作产生透明的声音;力量转移的动作产生连贯的声音------什么样的动作产生什么样的声音,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声音的肢体运动源,使肢体语言的训练更好地服从于和服务于声音的起伏变化。
  

2. 与音乐同呼吸的原则
  完美的演唱需要歌唱者拥有完美的呼吸,同样钢琴音乐的完美变现也需要演奏者拥有精确的呼吸。钢琴伴奏者被要求和歌唱家一起呼吸的建议接连不断,如果检验这种交替的表演,就会发现,当歌唱家为了达到呼吸的目的而暂停时,包含了钢琴家进行的一次实际性的呼吸。既然音乐要有呼吸,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身体也要有相应的肢体呼吸,这才能使我们手底的音乐更有生命,忽视肢体的呼吸将制约音乐的表达。
  

3. 与旋律同起伏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具体阐释其实在上节的结合织体技术的肢体语言训练中已经表述,只不过和不太全面而已,与旋律同起伏除了包括织体技术中的肢体语言还包括音乐的分句;音乐的强弱;音乐的快慢;音乐的情感等多方面内容,这就要求表演者要仔细分析音乐的各种织体要素,从而找出最恰当的肢体表达方式为音乐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