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论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艺术

发表时间:2025/01/11 18:51:48  浏览次数:29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王 莹,卿铁军

(通化师范学院 音乐系,吉林 通化 134002)

论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艺术

王 莹,卿铁军

(通化师范学院 音乐系,吉林 通化 134002)

中国钢琴曲演奏的关键问题是中国民族风格的把握,准确把握作品风格才能达到对作品的完美再现,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国音乐文化之目的。该文从中国风格钢琴曲的音乐创作、作品内涵及作品表现等方面,分析论述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艺术。

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创作;风格

自上个世纪初钢琴音乐走进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我国作曲家们的不断探索,成功的运用西方作曲理论技术和钢琴演奏技术,将诸多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作品改编成具有中国民族性的钢琴作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中国风格钢琴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钢琴领域的一只奇葩。

“中国风格钢琴曲”中关于风格一词的理解一直是比较模糊的概念,没有十分鲜明的定义。查询《辞海》中“风格”一词的含义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具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观方面是作家的创作追求,客观方面是时代、民族乃至文体对创作的规定性。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思想气质的不同,作家、艺术家们在处理题材、结构布局、熔铸主题、驾驭题材、描绘形象、运用表现手法和语言等艺术手段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作品的个人风格。个人风格是在时代、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时代、民族的风格又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独特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民族、作家、艺术家本人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成就的标志之一。”这里主要指出关于风格的三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人,作家、艺术家,是风格中的主体;一个因素是作品,是主体的情感因素的外部表现;另一个因素是社会及时代因素,是风格的载体。在中国钢琴作品日益繁盛的同时,也为钢琴演奏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演奏中如何准确把握中国钢琴作品风格。本文中论述的“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艺术”中关于 “人”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作曲家、一个是演奏者。因此,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艺术中概括地说包括了人、作品与风俗背景。

用钢琴演奏中国音乐作品,必然会区别于西方音乐作品,正确的把握好中国钢琴曲的演奏艺术将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不同于西方音乐的思路,中国文化更注重表现意境和内涵,讲究“神、韵、意”的表达,这需要演奏者注重内心体验充分利用钢琴音乐的多声优势,从民族的审美心理出发,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更好地表现中华文化的神韵。

一、了解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来源,准确表达作品风格

演奏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时,应对其创作来源进行研究,这是演奏作品的前提。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曲调来自于母语的地域性音乐文化,究其创作根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1.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地方性民间器乐改编的钢琴作品,如:陈培勋根据广东音乐名曲改编的五首粤调钢琴曲 《平湖秋月》、《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刘庄根据江南丝竹名曲改编的 《三六》,由古琴、琵琶、唢呐、梆笛等器乐曲改编的如《夕阳箫鼓》、《阳关三叠》、《十面埋伏》、《百鸟朝凤》等。

2.声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声乐曲改编的中国风格钢琴曲吸取了歌词中的语言特征,使旋律具有唱腔特征。这类作品的地方性色彩浓郁,音乐在表现歌词内容的同时,常加入语气词。如《蓝花花》、《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等,分别选用四川民歌、陕北信天游曲调、云南山歌及内蒙古的民歌曲调。《青年钢琴协奏曲》第一主题选用陕北民歌《打南沟岔》,第二部分主题用歌剧《刘胡兰》中具有山西民歌风格的唱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

3.本土作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这类作品多间接吸取了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既保留了民族音乐语言的特征又扩展了钢琴的表现性能。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晚会》,丁善德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等,在五声调式音阶基础上,运用钢琴多声部织体进行的创作。

二、把握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技术,理性分析作品结构

作曲家根据我国独特的民族音乐语言创作,在创作手法上有着与西方作曲家不同的创作手段,我国音乐家常根据改编作品的“原型”进行创作,独具特色的曲式结构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特点。另外,我国多民族、多民间器乐为钢琴语汇提供了丰富的可模仿因素,因此掌握作品的创作手段是演奏好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关键。

(一)模仿是作曲家钢琴创作常用的手段

我们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曾说;“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由此看来,一个演奏者是否能够完整的诠释作品,对音乐风格的把握是关键。

直接改编与嫁接民间音乐元素进行创作,是作曲家写作钢琴作品表现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国音乐家在借鉴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做出了优秀的典范。回顾西方钢琴音乐创作不难发现,西方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也都是由民间音乐改编而来的,例如肖邦的《玛祖卡》,多取材于波兰民间音乐;李斯特根据匈牙利民歌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在我国民歌、民乐、地方戏曲是中国钢琴创作的重要源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造性的模仿,在融入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充分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力,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创作之路。

1.器乐性模仿

中国音乐文化的古老形式之一是民间器乐,早在西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使用的乐器就达70余种,并按乐器制作的不同材料分成“金、石、丝、竹、匏、木、土、革”八大类,我国的民族器乐从演奏方式上可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种类繁多的民族民间器乐曲,成为作曲家丰富的创作资源。

这类钢琴曲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是作曲家们在钢琴民族化上的创新。演奏者要从不同乐器的语言特点、技法、曲调出发,“神似”的进行演奏,以求演奏的最佳效果。如《夕阳箫鼓》根据同名琵琶曲的主题旋律而作,全曲由引子——江楼钟鼓、主题——临水斜阳、变奏——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和尾声——临江晚眺组成,钢琴作品也基本保留了原曲结构。在表现手法上挖掘了钢琴的独特音色,运用装饰音、同音换指等手法,巧妙的模仿我国民族乐器如筝、箫、琵琶、鼓等的演奏特点,是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成功的典范。其引子部分,作者运用同度倚音的形式模仿了琵琶轮指的弹奏,描绘出由远而近的鼓声。

在演奏器乐作品改编的作品时,需要演奏者在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深入学习、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特征,才能理解作品在表现上的深刻内涵。

2.声乐性模仿

此类钢琴作品创作题材多来自于民歌与戏曲,民歌作为口头流传集体创作的歌曲,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样化的体裁、形式和内容,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等。另一类戏曲的起源,亦是历史悠久,多来自民间说唱、滑稽戏、歌舞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唱腔以区域语言、民歌为依据。中国汉字中一字多音、一字多声以及一字往往几个韵母等语言语句特征,构成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独有旋律语汇特征。

演奏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时,首先需要掌握唱词的旋律特征,其次是一字多音的旋律特点及在改编后的旋律语言与汉字的对应,这样才能准确的表达出原声乐作品的原有艺术语言风格,如丁善德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汪立三的《“兰花花”变奏曲》等。我们以《浏阳河》为例,这首钢琴作品是由王建中先生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具有浓郁的湖南民歌特点:旋律亲切优美、明快抒情,通过对浏阳河的歌唱,歌颂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此曲旋律突出、徵调式,作曲家充分运用了钢琴多声表现手法,和声简明旋律清晰,主题以变奏手法多次出现,同时多处采用复调手法,使听者耳目一新,这类作品中,要从歌词的本身情感出发,同时更要注重一字多韵的旋律处理,在歌唱伴的长气息中,达到琴、乐、人三位一体的完美境界。

(二)民族和声语汇的创新,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独具的表达特征

作曲家们为了更好的对中国民族钢琴化创作,结合五声音阶及其他民族调式音阶作为和声色彩基调,打破了西洋传统的三度叠置的和弦和音手段,淡化了西方和声的功能性特征,使作品中的合音具有民族色彩浓厚的和声风格。和声常以五声调式为主要创作技术,与三度叠置的和弦构成鲜明的对比,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特点。

1.四、五度叠置的和声。西方的和声是具有典型的功能性的,而中国作品中的和声常强调其韵味,并带有一定的旋律性。如瞿维的《花鼓》运用了五度及三度的撞击之声表现了人们敲锣打鼓的欢腾场面。《夕阳箫鼓》以二度、四度叠置的和声为主,给人以寂静萧瑟的美感。

2.二度叠置的和声。这种不协和音的叠置,是中国钢琴作品中常有的特殊音响。如在作品《百鸟朝凤》中变化音颤音与小二度叠置的手法刻画出群鸟争鸣的热闹场面;儿童钢琴曲《庆翻身》引子部分的小二度表现了锣鼓齐鸣的欢腾场面等,这些和声已经脱离了和声的功能性而更具其形象性。所以在演奏时,要感受与西方作品不同的和声色彩,才能深刻体会到其和声的语言性。

三、掌握多种钢琴演奏技术,深刻表达作品情境

赵晓生在钢琴著作《钢琴演奏之道》中把钢琴演奏的方法归纳为“指、腕、臂、身、耳、心、气、神、化”九层境界。在其他众多的钢琴演奏论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断奏、连奏、小连线、装饰音、音阶、和弦、八度等一系列钢琴演奏中的必备技术能力训练。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容置疑的是任何一首作品的完美表现都包括了“音乐”与“技术”两方面的因素。“技术”因素是钢琴演奏艺术中的重要工具,没有了这个“工具”钢琴表现无从下手。 “闻其声,解其意”的意境,是把握好作品内容对演奏技术的最高要求,揭示作品的艺术形象。中国钢琴作品取材的广泛性,又要求演奏者对其进行知识扩展,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任何一个艺术形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拥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扎实的演奏技术才能出色的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

综上所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是作曲家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有机结合的艺术,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何不断研究与实践,更好的把握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将钢琴的演奏技术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风格融合为一体,在钢琴演奏中“揭示出中国音乐独特、内在的‘美’”,展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独具特色的表现风格,是众多音乐人的共同目标。

[1]石叔诚.论演奏中外钢琴曲之异同[M]//钢琴艺术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韩佩君.琴韵[J].中国音乐,2004(2).

J624.1

A

1008—7974(2012)01—0068—03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艺术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06]第127号

2011—09—09

王 莹(1969-),女,吉林省怀德县人,通化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