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谈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元素

发表时间:2025/01/11 07:55:16  浏览次数:23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摘要:民族性是每个民族在生存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任何文化现象,无不以民族性为其根本。每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俗话说的好:“水无源则断,树无根则枯”。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之所以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其所具有的“民族性”有本源的联系。

关键词:音乐创作;民族性;元素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特征都有其类型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大如中国南北曲的类型性特点,北曲带有北方民间曲调的特点,采用七声音阶,多以弦乐器伴奏;而南曲则带有南方民间曲调的特点,采用五声音阶,以管乐器伴奏居多。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婉转为主,小如维吾尔族民歌的手鼓节奏、苗族民歌的大小三度音程、陕北民歌的“双四度”音程的应用等,皆葆有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却又不失其弹性张力,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多变性。

一、民族性在民歌创作的表现

民歌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反映,是音乐最初的胚芽。它不仅是其它类别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如器乐、曲艺、戏曲、民间歌舞等皆与民歌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也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基础。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音乐作品多与民歌有血缘关系,区别仅在于有的作品直接以民歌音调为主题,而有的则只摄取其某些音调素材或某些表现手法而已。民歌的音乐形式,也是所有音乐品种中最接近人民生活的,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然短小、简朴,却是最生动、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它的创作手法,既具简约性,又具多变性,如“核腔”理论即突出体现了这种特色。

民歌音调是有内在规律性的有机整体,而非无机的、随意的组合。民歌音调成品形态为有机体的外延或枝叶,是遵循一定原理从比较朴素的内核——“核腔”生发出来的。“核腔”是创造思维中的深层结构,是抽象思维和具象形态、隐象与显象的辩证统一体,它不必与具象逐一严格对应,但却可以统辖、生成若干具象形态。核腔的这种特点也就造成民歌的很多特点,如“一曲多变”,同一地方的民歌,虽然“大同小异”,但却“十唱九不同”。

二、民族性元素在戏曲创作中的表现

戏曲唱腔的创作,是采用以“基腔”为基础所谓“基腔制”的创作方式,对此,“基腔制”的创作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基腔制”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尤其是在口头创作中逐渐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曲调的发展方法,它依据一个具有特点的基础旋律,经过多种的变化发展,用以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表现一定情节内容和矛盾冲突。

第二,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大多是以某种基腔为基础材料构成的。这个基腔是旋律的基本骨干,在曲式结构、调式音阶、旋律进行基本方向,以及唱词安放位置等,都保持了旋律的基本特点。

第三,基腔是人民群众长期艺术实践的产物,它是不断地新陈代谢与推陈出新的,是在群众长期创作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逐渐发展的。由于它是群众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因之而具有民族范围内、剧种流传区的继承性,它是保持剧种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它具有音阶调式之与一般音乐作品类似的特点,属于技术性与材料性的范畴。同一基腔经过不同的加工创造,可以成功地表现不同阶段、两种不同性格的对立的人物,可以表现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经过加工创作后的唱腔,即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明确的艺术目的。

第五,同一基腔加工复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变化方式也极多样。人类生活的发展是无限的,表现生活矛盾的艺术手法必也随之发展,现代题材的戏曲,因表现的生活内容起了变化,基腔制的发展也随之作相应的变化发展。

第六,基腔的发展方法很多,但都是建立在同一基础上的变化。这种发展既和一般的变奏曲有些类似之处,现代戏曲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则既可以多保留一些基腔的轮廓,也可以破坏其形式,采用某一部分因素,还可以引入新音调,运用新手法,有如“自由变奏”作更大的展开。同时,这种发展又和一般的变奏曲有些相异之处,如:变奏曲的主题代表了乐曲的基本乐思,具有一定的形象意义,而戏曲基腔则只含有某些调式色彩因素,不具有形象的意义;变奏曲的主题具有作品的专用性和单一性,基腔则可普遍用于各个作品中,具有普适性。

戏曲音乐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表现手段体系,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成果,也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的独特创作。它的形成,是置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一代代地影响和培养着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与审美情趣。

总之,除了上述在戏曲音乐方面的创作,旋律建筑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天然地流露出民族民间音乐的“遗传基因”,蕴含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气质与特征,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的色彩。他能自如地运用传统音乐素材和民族音樂语言的写作技法,在旋律展开上更富有民族特点,体现了民族旋律思维:在意识、气质、神韵上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