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社会钢琴教育中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5/01/11 04:05:57  浏览次数:23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地位的提升,大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琴童数量不断增长,在儿童阶段,小朋友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会有很大的学习动力。大部分琴童的受教场所都在琴行或者培训中心等自营机构,在这种钢琴教育方式下中,滋生出一些学习中的问题,引起笔者对社会钢琴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盲目考级和跳级

目前,我国儿童一般在四五岁就开始学琴,虽然学琴的时间比较早,但结束的时间也比较早,很多琴童到初中后都不再继续学钢琴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的内容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这些业余学琴的儿童,多数在琴行或者培训中心学习,基本以每年的考级为学习目的,所学曲目只限考级教材,即使学琴多年的琴童,对其他曲目的涉列也非常有限。笔者常年担任社会音乐考级的评委工作,发现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报考十级的特别多,认为考完十级就万事大吉,从此再也不用练钢琴了,这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了严重的误导,考完十级,并不等于钢琴学习的结束,学习音乐、学习钢琴不是为了考级而学,而是在钢琴的学习中感知音乐,用音乐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修养。

琴童频繁地跳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在以考级教材为主要授课内容的社会音乐教育中,由于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基本没有长期计划,功利性、目的性太强,所以普通缺乏全面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更缺少对于音乐的认知,老师、家长和学生为了急于完成考级的进度而进行跳级,必然违反正常的学习规律,产生不利的影响。笔者建议,是否可以对考级做时间上的界定?根据学生的考级情况做相关的时间限制规定,这样也许可以缓解或者避免琴童跳级与拔程度的问题。此外,考级的把关高标准、严要求,限制通过率,这样改善孩子学习态度的积极有效的方式,也有利于钢琴教学的规范化。

二、家长的角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孩子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学琴的过程中,家长的思想意识、思维高度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的正确学琴方式。家长是孩子的支持者和帮助者,随着钢琴学习的深入,程度加深,出现一些较难的技术性问题,有的孩子在练琴过程中会出现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下尽量避免恶语中伤孩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此时家长应用鼓励的言语来引导和帮助孩子,这会在孩子的心理上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孩子在练琴中难点的解决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些家长盲目的追求功利化,为考级而学琴,不是为提升孩子的修养而学习。甚至有的家长不按学习进程弹奏老师布置的作品与练习曲,要求琴童直接进入可以比赛或上台表演的作品,违反正常的教学规律。这些现象都是家长的好胜心理造成了一些无谓的攀比现象,家长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打好基本功,而是把考级当作一个任务,拔高进度,培训中心的老师虽然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是为了迎合家长,也只能无奈而为之。家长的这种攀比行为,对孩子的学习百害而无一利。

很多家长经常说,很难做到让孩子主动练琴?孩子为什么不爱练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对练琴产生了抵触呢?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从最初接触钢琴时浓厚的兴趣转化为不想练琴,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主动学习知识变为被动地接受,外界给予孩子的外部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孩子练琴特别想得到亲人的认可与赞成,有时候,父母的一句“你不好好练琴,爸爸妈妈不爱你了”的看似督促孩子学习的话语,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理上带来不安全感。本来愉快的学琴成为孩子来讨好父母的标尺。因此,家长的话语对孩子的兴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要贬低孩子,要给予孩子信心、给予孩子鼓励,使学琴成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延续孩子们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在学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成就感。

家长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龄前时期,相对来说无论在时间和学习压力方面相对来说是宽松的。而一旦进入小学阶段,尤其是三年级以后,随着课业的加重,往往会出现压缩练琴时间、补足文化课学习的情况。很多学生的上课、练琴进度会减慢。尤其是住校生,很多学生共用一架钢琴,练琴时间相当少,自然在回课过程中就出现举步维艰的状态。

对于业余的习琴者,在上学之后时间紧张的状态下,只要合理利用和分配好学习与练琴的关系,哪怕半个小时的用心练琴,都会在繁忙的课业中起到调节的功效。同时,音乐对学习也有了更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会练琴,自己能够合理运用时间也是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个方面。在孩子练琴这一环节,家长应在信任孩子的角度上,不要过多干涉孩子自主的习琴状态。

我们作为家长非常理解学龄儿童的课业压力,既然时间有限,家长做什么可以推进和帮助孩子更好地加强音乐的修养呢?笔者认为: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不可忽略,音乐语言如同文学语言,学文学不单纯是识字造句,还要通过阅读、欣赏等各种手段来提高文学水平。如果一个孩子从未读过好的作品,自然缺乏对文学的鉴赏力,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弹钢琴正如写文章,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钢琴文献浩如烟海,而学生学习的作品是有限的,音乐欣赏是补充这一缺陷的重要手段,多听音乐会、CD唱片等皆可加强对音乐欣赏能力的提供。在家长观念的正确认知的不断提升以及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必然会以更加热情的状态投入到所爱的音乐学习中来,练琴不再是每天例行的痛苦差事,而是在父母的理解与陪伴下演变成共同享受音乐的幸福时刻。

三、教师的角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关系方面,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学生取得成绩时应及时鼓励和赞赏。老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在此基础上会在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在可控的状态中持续发展,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各所大学和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多数人面向的就是大众化的社会钢琴教育,他们也是社会化钢琴教育的主力军。这些学生,会为社会化的钢琴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成为钢琴普及教育的中坚力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但是许多培训学校师资良莠不齐,教育背景及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有的培训学校的钢琴老师在校学的是其他专业,如民乐、声乐,甚至有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是小时候学过一点儿钢琴的,也去教钢琴。以上所说的种种,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钢琴教育师资方面存在的普遍现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首先老师都没学明白,如何教的好学生?培训学校的师资流动性很大,聘长期任职的老师非常难,好的老师费用高、成本高,想要有收益,就只能聘低价位与低水平的老师,因此造成恶性循环。某些培训机构为了生源,也是为了生计,从而失去了素质培养的基本准则。

社会化的钢琴教育无硬性的体制标准进行约束,因此无法对老师规范要求,教学的系统性也难以协调。如果能把老师入职机构规范化或者定期对培训机构能够进行考评,如持有一定专业的教师资格证的可以进入培训机构,相信社会化钢琴教育会规范很多,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保障。

那么培训机构的钢琴老师一般需要具备什么基本条件才能够胜任这一职位呢?

首先,教学规范化。培训机构的受众人群主要是儿童,教师需要懂得基本的专业知识,如触键的正确性、气息的通畅性以及让孩子学会倾听等,这些都是启蒙老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好的老师,会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之后的进阶学习提供便利。其次,教材选用合理化。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设计孩子所运用的教材,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做到业余教育专业化(此处所说的专业是教学的专业性),通过高素质老师的加入,教学环节、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科学化体系,必然会对培训机构的教学有着非同一般的促进作用。再次,老师要具有一定的视奏能力以及熟练运用乐理、和声知识的能力。作品中,无论是纵向的和声还是横向的旋律,以及经典的复调作品,都离不开音乐理论知识做强有力的依托,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在给学生上课时,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用耳朵倾听自己的声音,学生懂得了和声对音乐语言的作用和规律,才能弹奏出具有逻辑性的音乐作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学会了如何用“音乐”来“说话”。

以上从考级、家长和师资三个角度简述了笔者对社会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这几个方面在某种程度来说是环环相扣的,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老师是孩子兴趣的引导者,家长是孩子兴趣的促进者,孩子是兴趣的执行者,只有这几个环节完美的配合,才能延续孩子最初的兴趣,这才是教育的魅力。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