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试论钢琴演奏中的气韵贯注

发表时间:2025/01/11 02:55:26  浏览次数:119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引 言
“音乐气韵”就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风采和精神面貌。对钢琴演奏者来说,应该是淋漓尽致地演奏一首钢琴曲目时所表现出来的娴熟技巧、综合气质和素养,是给人的一种总的感受和印象。

本文试图从“音乐气韵和钢琴演奏”、“气韵对钢琴演奏的意义”,以及“如何炼铸钢琴演奏中的气韵贯注”三个方面,通过论证音乐气韵和钢琴演奏的辩证关系,试图阐发气韵贯注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说明气韵不仅是“音乐之神”,同时也是钢琴演奏的最佳境界和弹好钢琴的“灵魂”。并结合个人的一些初浅体会,就如何加强炼铸钢琴演奏中的气韵关注,谈一点看法。


一、音乐气韵和钢琴演奏
首先,什么是 “气韵”呢?

这个词语,最先见用于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继之被转用于画论,用以讨论作者的思想个性对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和意义。在古代美学理论中“气韵”这个范畴由“气”和“韵”两个概念历史地组合而成,而“气”又是这一范畴的主导方面[1]。

用通俗的话说,“音乐气韵”就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风采和精神面貌。就一个人来说,比如钢琴演奏这个人,应该是综合气质和素养的表现,本质和品格的铸成。

清代方薰在他所著《山静居画论》中说:“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2]”

可见,气韵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在音乐特别是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著名音乐教授赵晓声说过,气与韵本为二义,气为内质,韵为表征。韵由气所决定,气贯而后可以韵足。在钢琴演奏中,正确处理和把握气与韵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认识和把握整体与细节的关系。音乐不能没有引人入胜精彩的细节。美妙的细节,使人回味无穷,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这就是“韵”。钢琴演奏如无气韵,就会像散落的珍珠无法串连为一体,形不成整体的风格和韵味。所以说,气韵是“音乐之神”,是最高层次的音乐表现。

关于音乐的气韵,包括在音乐作品中的意义,特别是在钢琴演奏中的贯注,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对于谱面的充分认识、理解和把握上的。没有这一点,气韵在钢琴演奏中的贯注,就是空话,无从谈起。好比我们要唱好一首歌,就必须首先读谱,牢记曲调旋律,这样才不至于跑调,才可能准确无误地实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曲谱要求,达到演唱的理想效果。钢琴演奏也是这样,只有把谱面上的要求完全掌握,熟记于心,而且要心手结合,经过一番艰苦持续的练习,才能谈得上追求钢琴演奏的气韵。

当然,在古今中外,许多大钢琴演奏家,本身就是作曲家,他演奏的曲目也是自己创作灵感勃发产生的作品,演奏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很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贝多芬、巴赫这些大师级音乐家,他们常常是在感情冲动时一边唱着,一边就演奏出了顶级水平,所以给人以震撼或鼓舞,感动和影响。肖邦在得知祖国沦陷之后,身处异国他乡的他,异常悲愤,在钢琴前昼夜不眠,乐思泉涌,边唱边弹,终于创作出震撼人心的《革命》,就属于这种情形。

另一种情况,就是演奏别人的作品,这是大部分学习钢琴演奏的人必须经过的阶段。对于这些人群,从开始接触钢琴演奏那一天起,就面临着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读懂、理解和领会曲目谱面的基本要求,极力去捕捉作曲家创作曲目时的原始意图,基本情绪,并熟悉旋律,尽量融会贯通,铭记于心;另一点就是,要苦练技巧,在手上下功夫,做到心到手到,所谓熟能生巧正是这个意思。

然而,要弹好钢琴,虽然有基本功和具体技巧方面的严格要求,大量为打好基础而实施的强难度的技术训练。但是,一般意义的会弹琴,懂技巧,有一定的基本功,或者按目前我们通行的考级制度,通过十级考核等等,不等于就能完美地弹好一首曲子。而仅仅是说明,只具备了演奏一首曲子的起码条件。

也可以这样认为,技术和基本功不等于是艺术,反之,要将一首钢琴曲目艺术地表达出来,又离不开最起码的基本功和技巧。这大概就是艺术与技巧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为此,欲要完美准确地演奏一首钢琴曲目,淋漓尽致地表达作曲家创作时的真实意图和真情实感,尤其是那种出神入化的本色激情,就要在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用心灵和情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贯注一种精神之气,这就是气韵。

二、气韵对钢琴演奏的意义
气韵对于钢琴演奏,究竟有什么重要性,到底有何意义呢?

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首先得认识一下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过去曾经是王室和贵族享受的天籁之音。因为它的音色美妙,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一首美妙绝伦的钢琴演奏,会给人带来无比的美感和遐想。那些源自自然界的声响,风声,鸟鸣,泉涌,种种凝聚天地日月精华的声音,都源源不断从黑白键上涌流出来,悦耳动听,令人心旷神怡。

那么,这些让人如痴如醉的美妙声音,又到底是怎样从钢琴上产生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似乎问得非常幼稚可笑,但却十分值得认真探究。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首七绝《琴诗》是这样写的: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3]?这首诗,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与琴,即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完美与和谐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物我统一,方构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佳境。

这首诗歌再明白不过地告诉我们,妙不可言的琴声,绝对不仅仅是指头弹出来的。这里涉及了一个比较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琴谱和弹琴的指头,作为一种有形的存在,是基础和第一位的东西,但还不是要弹好琴的全部必需。在它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却是必不可少,甚至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存在着。那就是神韵或者叫气韵。没有这个“韵”,音乐就不成其为音乐,就没有味了。

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曾著有《谿山琴况》一书,是我国古代古琴思想之集大成者,被历代琴家视为必读的琴书。所谓“琴况”,就是琴乐审美之况味。他首先阐述了作者关于“和”的理论,认为表演艺术中只有做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弦与指合”是指法必须符合琴及琴弦的客观性能。这里说的是弦乐之琴,但作为键盘乐器的钢琴也完全可以借鉴。“指与音合”不仅要求取音准确,每个音、每个乐句乃至全曲必须节奏清楚,层次分明。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映客观世界的“心”,合吟猱绰注等指法,轻重缓急等技巧与音乐语言相适应,使曲调能表达出情感。“音与意合”是指“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

他所说的这些,都可以认为是对气韵的一种解释。艺术创作讲究风格,有一句话叫做风格即其人。实际上,风格和气韵也是相通相融的一回事。徐上瀛就十分注重风格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认为风格是发于心形于外的。他认为风格的建立,必须首先强调思想感情,心理素质等思想特质的作用。这些内在特点只有通过“气”(气质和气息或者就叫“气韵”)影响于表现技巧,艺术特点等外在的特征才能生效。《谿山琴况》还着重论述了表演艺术中“神”的重要性,认为必须删减不必要的细节,以清淡简洁的笔墨揭示“神”。徐上瀛认为“神”与“远”有关,他立足于音乐美学的角度,深入论述了“远”与“气”与“神”之间的关系,这是前代琴论家所从未涉及的。也是对气韵与演奏技巧辩证关系的最精到的阐发[4]。

俗话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同样的道理,没有气韵的音乐,就无法打动人心,甚至会成为噪音,自然也是难以流传千古的。因为,属于精神范畴的音乐,最终体现着音乐家的灵感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直探听者的心底,给人强烈的艺术熏陶,鲜明的情绪感染,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喜悦。比如克莱德曼演奏的《献给爱丽丝》,就是在对原作的深刻理解上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体验,所以弹奏得得心应手,仿佛行云流水,十分悦耳动听。这就是气韵对于音乐,以及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意义。

了解了气韵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关于气韵对于钢琴演奏的必要性,就自然而然,容易理解了。

初学乐器的人,包括弹钢琴的人,开始弄出来的声音不但不会动听,反而刺耳叫人难以忍受。与此相反,那些顶尖级的大师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比如刘诗昆,他演奏的《悲怆》到《第九交响曲》就与众不同,表现了贝多芬一贯坚持的理念原则,那就是磅礴的生命激情和英勇不屈的抗击精神,这是从始终回荡不已的贝多芬音乐之魂,能够很快将我们提升了起来,并迅速带进神圣辉煌的音乐殿堂。这种震撼人心、灵魂性的东西就是气韵的魅力。如果没有这种气韵,很难想象演出的效果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也许就像失去阳光七彩的世界,会使一切都显得黯然失色。因此说,演奏水平的高低,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

作为钢琴演奏贯注气韵很好的例子,还应该提到以色列钢琴家巴伦博伊姆的表演。这位大艺术家的表现,用淋漓酣畅形容已嫌不足,简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且不说钢琴的演奏多么娴熟超凡,光看他那种随心所欲的动作,那种全身心投入近似疯狂的痴迷,就能让人目瞪口呆。他一会儿俯首低回在黑白键上尽情宣泄,一会儿又腾跃而起指挥合唱,偌大的舞台,仿佛是他自由翱翔的天空,尽情驰骋的原野。伴随着音乐的起伏、旋律的跌宕和气势恢宏的合唱,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之力的蓬勃奔放,也领悟了音乐之声的伟大和高尚。

欣赏《合唱幻想曲》,很容易使人想起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家的工作,才是唯一令人满意的宗教活动形式[5]。现在再理解这句话,就有了形象的参照。所谓宗教,特别是我们所说的艺术宗教,也就是一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追求,理想与信念。作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我们起码应该向往和憧憬吧。

一句话,音乐及其钢琴演奏对于气韵的必要,几乎等同于人们对于幸福的向往和对笑容的认同一样,既很自然,又时时刻刻不可缺少。

我们知道了气韵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作为一般的钢琴演奏者,是不是也需要在钢琴练习和演奏中注意气韵的贯注呢?因为我们看到的成功例子全是大师级的人物,世界一流的演出团体。一般普通的钢琴练习和教学,是不是不可企及呢?

这就要谈到钢琴演奏中气韵贯注的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钢琴演奏对于气韵贯注的可能性。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本文前面已经说过,通过论证音乐气韵和钢琴演奏的辩证关系,最终说明气韵不仅是“音乐之神”,同时也是钢琴演奏的最佳境界和弹好钢琴的“灵魂”,这就可以看出,完美运用气韵贯注的钢琴演奏,也可能就是钢琴演奏的最高水准和最高要求了,要攀登这样的顶级高峰,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甚至可以说,绝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其中或者都不排除某种天才成分。

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钢琴演奏的绝妙佳境,并不是高不可攀。比如米歇尔· 佩图西亚尼。命运对于他也像对贝多芬一样不公!他先天侏儒,身高不足一米,脑袋硕大,而四肢又生得奇短,嘴巴还有些地包天。看到他而不诅咒命运不公的人几乎为零。换上我们任何一个同类,也许灰心绝望,早就只有死的份了。但他没有。他勇敢、顽强、幸福而又快乐地活下来了。他从4岁聆听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音乐之后受到吸引,然后就开始艰难地学弹钢琴,到15岁时已经被人抬着登台表演了。对于前辈音乐家的作品,他有独特的理解和发挥,他的演奏灵动柔曼,行云流水,明媚细腻,又如诗如画,让人聆听不觉心旷神怡。只是你怎么也想象不到,由于臂短,他常常要俯在钢琴上触键,而因为腿短,又只能依靠特殊的器械,才能踩住踏板。看他的演奏,你只能觉得那是一场生命的搏斗。米歇尔·佩图西亚尼曾经说:“音乐对于我就像神一样不可欺骗,要永远保持清澈的心灵聆听音乐”。他说的“神”和“清澈的心灵”,也就是气韵。

跟他一样,我们中国还有一位孙岩,他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钢琴家,作为一个盲人,他学钢琴的艰难历程可想而知,但他凭着自己不屈不挠顽强的毅力,终于达到了国际一流的钢琴演奏水平。他用他不懈的奋斗再一次证明,一个人只要自己不倒,是任何人也打不倒的,特别是在精神领域。命运尽管可以给我们强加许多灾难和不公,甚至可以把我们从肉体上消灭,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所有的磨难,都只能是向上攀登、不断进取的动力[6]。

我们说到气韵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必要和可能性,也就是承认它是通往钢琴演奏绝妙佳境的必由之路。远古我们可以说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伯牙,他从生活感受音乐的内涵,提炼创作灵感,捕捉音乐的气韵,留下了千古美谈。要说现代,我们则不能不提到郎郎这个名字,正如著名音乐家藤矢初所说,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钢琴演奏领域世界级的年轻新星。

被媒体称为“钢琴天才”的郎郎并非是天生的神童,他在北京求学时,就曾被老师不屑,认为他的弹琴是“挖土豆”。后来他到了国外,和一些大师级的音乐家接触,使他大开眼界,特别是对于曲目的理解和处理逐渐有了独到之处。应该说,他的脱颖而出,最终还是得力于自己气韵的修炼,而并非单纯是技巧的娴熟。他自己说得好,他弹琴时总想告诉别人这个曲子表现了什么,甚至忍不住要用各种动作以及微笑、痛苦、激愤等表情表现出来。

看郎郎的钢琴表演,最主要的就是他的精神或者叫气韵贯注,特别是他开放性的激情表演。尽管他大多时候弹的是古典曲目,可表演却完全是现代化的,所以他征服了成千上万的现代人。这对我们弹钢琴的人,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启发和宝贵的经验。因为说到底,“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7]”

借用贝多芬一句名言:“音乐当是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 [8]!

这种情感体验和精神火花,都是气韵的最好注释。

三、如何炼铸钢琴演奏中的气韵贯注
应该说,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和某种固定的程式。这是因为,气韵是综合与涵盖一切素质的精神素质,需要多方面的积累、锻炼、陶冶和修养才能形成。

然而,究竟怎样炼铸钢琴演奏中的气韵贯注,作者不成熟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打好基础。

也就是说,绝不能因为追求气韵在钢琴演奏中的贯注,而忽视了钢琴基本功的练习。钢琴音乐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曾非常形象和确切地把弹奏技术与弹奏方法比喻为大楼的地基,这是不无道理的。基本功越好,所表现的音乐语言就更美妙,也更富于感染力[9]。

当然,基本功自然也包括了由生到熟,对乐曲谱面的正确理解和准确弹奏,注意音区、节奏、音准,强弱变化等基本要求。当练习到一定程度,比较熟练的时候,逐渐把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弹奏过程,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其次,要放得开。

作为一个音乐人,也就是要解放自己,做到乐观开朗,热情洋溢。要通过学习和观摩电视中的一些钢琴大师表演,认识自己的缺点,取人所长,补己之短。最终“解放”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吸收和接纳,要把自己自觉地融入到音乐要表现的精神世界之中,把自己化为一个音符,随着旋律去飞跃和跳动。

再次,要善于学习效仿。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自觉地、用心地学习别人的经验,特别是大师们的弹琴技巧,尤其是用心体会他们对于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是最有效也最重要的途径。

就作者本人的经验体会而言,在练习和弹奏贝多芬的《悲怆》时,经过指导老师的启发,又翻阅了一些关于贝多芬的传记文章,使我对于这位具有悲悯情怀伟大的音乐家有所了解,对于他的悲苦命运产生了同情和共鸣。所以在弹奏这个曲目时,渐渐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融入其中,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在期中考试时,尽管面对的只是几个老师,我仍然用了全部的精力和情感,弹到最后,情不自禁跳了起来。开始,我还害怕这样会被别人认为是模仿了以色列钢琴家巴伦博伊姆的表演,从而被别人笑话或者批评,但没想到,却相反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好评。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气韵贯注的尝试。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

著名钢琴家傅聪的父亲傅雷在临终前曾赠给他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可以看得出,要想拥有好的音乐,首先心灵要纯净,做有爱心的人,拥有良好的修养和素质,是演奏一切音乐的前提。比如聂耳和冼星海,如果他们首先不是具有民族气节伟大的爱国者,那就肯定创作不出《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这样激荡全中国人民热血正气的伟大作品。

赵晓声先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中提到一位钢琴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运动员”的素质,也就是速度、灵敏、力量与持久。2、“诗人”的气质、灵感、想象、梦幻。这些都是发自与内心深处的、自我血肉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的钢琴家,他所必须掌握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术,更主要的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示,而这就来自于对哲学、美术,文学,历史,戏剧等各种知识的积累和修养的凝聚。

成为一名真正的钢琴演奏家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要千方百计升华自己,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心胸开阔品格高尚的人,从精神气质入手,或者叫大心灵的世界观和创新能力入手培养和造就自己。唐太宗说过,上上立德,其次立业,其次立言。就是说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像贝多芬说的,“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我是给人以精神至上的狂热”。让音乐为人类服务,小自我而大天下,也正如撰写《贝多芬传》的罗曼·罗兰所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11]。

综上所述,作为精神范畴的气韵,对于钢琴演奏有着直接的互动作用,它是高于基本功练习的另一种特殊要求。认识并自觉培养钢琴演奏中的气韵贯注,对于高质量地演奏好一首曲目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应该在演奏实践中切实注意,加强锻炼,努力向完美境界靠近。



结 语

钢琴演奏中气韵的贯注,是作者在学校读书和老师指导下一点独具特色的创建性认识。这个论题目前还没有人论及,网上更无参考资料可寻。也许这个论点还不成熟,论述也欠精当,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论题,其提纲的确立和论述过程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和指点。希望有更多的钢琴演奏爱好者能够关注这个论点,作者权当抛砖引玉。为了音乐,为了钢琴演奏更趋完美,这个探索哪怕是失败或不当的,作者也认为具有价值。

因为,生命是短暂的,青春是美好的。尽管我们很普通平凡,很渺小微弱,能力也很有限,学识初浅,力量不达。然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结论就是,因为我们热爱音乐,也热爱人生,所以,我们希望有人研究和理解气韵不仅是“音乐之神”,同时也是钢琴演奏的最佳境界,是弹好钢琴的灵魂这个独具创建的结论性认识。

作为未来的音乐人,我们愿意将生命和青春化为激越的旋律和灵动的音符,去为人类的善良、伟大与不朽歌唱。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