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论肖邦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

发表时间:2025/01/10 20:46:52  浏览次数:153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大师,他的音乐语言来源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其中玛祖卡与波洛涅兹舞曲是他创作中最富于民族特性的部分。

关键词:钢琴;音乐;民族风格

     肖邦是音乐史中一位富有诗意生命的“钢琴诗人”。是l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谈到他的作品,首先离不开波兰这个伟大的民族及其深重的灾难,也离不开肖邦本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一、肖邦生平对其民族性风格的影响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距华沙西部50公里一个名为热拉左瓦沃拉的小村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便迁居华沙,后在华沙开设一所贵族子弟的寄宿学校。母亲是波兰人,曾做过贵族的女管家。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7岁写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而后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作曲家。在肖邦永恒的基调里有着一种难于言表的人格魅力和傲立于民族之上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他一生深沉地爱着那片孕育着他成长的大地。

    l8世纪后半叶的波兰,处于深刻的民族危机当中。长期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经济、荒淫无耻的贵族生活,使这个曾经一度强盛的国家,成了外国干涉和瓜分的对象。

    肖邦少年时在家里常接触到一些具有较强民族意识的爱国知识分子。这对肖邦了解民族文化、开阔眼界有极大的好处。可以说他是在波兰民族文学和民间音乐的熏陶中长大的,这较好地培植了他的爱国情感。1830年当肖邦决定离开祖国的时候,他的老师约瑟夫·艾尔斯涅特意送给他一只银制的小瓮,里面放着一捧波兰的泥土,老师希望肖邦不要忘记自己的出生之地。这些泥土在此后的19年里成为肖邦与祖国之间惟一的联系。虽然在巴黎很多人都认为肖邦融入了法国的社会生活,但是,肖邦自己却一直怀恋着故乡。他的作曲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降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最能体现其波兰民族风格的作品是玛祖卡和波洛涅兹舞曲。在这两类作品中,肖邦吸取了波兰民间音乐中富有特色的旋律因素,具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

二、玛祖卡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风格的作品


    玛祖卡是波兰最具有乡村色彩的民间舞蹈之一,它起源于波兰的玛祖维塔(Mazovta),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蓬勃的尽情欢乐中忘掉生活艰苦的一种农村舞蹈。快速、力度较强、重音位置多变而不规律的玛祖尔,平稳舒缓、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以及飞快轻盈、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的第二小节末拍上的奥别列克.这三种舞曲的特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肖邦的玛祖卡。这些舞曲中充满浓厚的波兰乡土气息,情感的变化异常迅速而且丰富多样,时而忧郁、阴沉,时而光明和欢快,时而悲哀、沉思,瞬息间又被充满生命活力的激情所替代。肖邦一生共写了58首玛祖卡,在这些玛祖卡中,虽然很少一成不变地采用原来的民间曲调。但是它们的旋律却与民间音乐有着紧密联系。舒曼曾指出:“如果北方的强国(指奴役波兰民族的俄国)的专制暴君知道,在肖邦的创作里,在他的玛祖卡舞曲质朴的旋律里.蕴藏着多么危险的敌人,他一定会禁止这音乐,肖邦的音乐乃是掩遮在鲜花中的大炮⋯⋯”。[11243如在作品第十七号的第四首中,舞曲的第一段音乐具有鲜明的异国情调,忧伤而阴郁,内心充满沉重压抑;而中段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具有真正的波兰民间“玛祖卡”的音调。这首乐曲的内容构思无疑是与波兰农村中的犹太人的生活相联系的。

三、肖邦波洛涅兹舞曲所具有的民族性特点

    波洛涅兹舞曲与玛祖卡不同,它不是直接来自民间.最早是为贵族沙龙作伴舞之用的,后来才被城市业余作曲家移植到钢琴音乐领域中来。到了19世纪,这种乐曲已改变了原来面貌,而成为应时歌曲和爱国歌曲。因此。肖邦的波洛涅兹也脱离了它本来的贵族沙龙气息。而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他一生共创作了20首波洛涅兹。这种中速的、三拍子的、乐段结束时具有典型节奏形式的舞曲,有向宏伟的大型乐曲发展的倾向,它密集充实的、和弦性质的和声,具有浑厚坚实特点的钢琴织体,常常发出管弦乐队般的音响。在音乐的形象方面,波洛涅兹的创作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发展线索,即从早期的灿烂华丽、有辉煌的技巧性的波洛涅兹,发展成内容深刻、激昂慷慨的波洛涅兹。《A大调军队波洛涅兹舞曲》是一部歌颂人民的作品,音乐形象充满力量,具有战场上战马飞驰、号角飞扬的场面,是肖邦音乐中最受欢迎的伟大作品之一,体现了顽强的反抗精神,对斗争胜利充满信心。


    第一段:A大调。光辉灿烂的庆贺场面,铿锵有力的节奏象征着波兰民族的胜利和强盛。

 

    第二段:D大调。利用钢琴描绘出一段炮响号鸣、军队向前的场面:左手低音的长音颤音和十六分音符上行级进相结合,仿佛革命力量汇集成为干军万马之势;右手则在高音部奏出雄壮的进军号声。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第三段:A大调。是第~段的再现。最后在胜利凯歌中结束全曲,使全曲统一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氛之中。


    一位钢琴家评价道:“这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顶峰,发挥出了最为壮大的气势,具有最为完美的结构。这首优美的作品最先打动我们的是:宏大的构想,高扬的乐念,强壮的效果灵感。正如所有赞美着过去的辉煌作品一般,肖邦使人们听到了穿戴铠甲的波兰祖先们的脚步声,看到了波兰先辈们的雄姿。”

    四、肖邦音乐中旋律的民族性特点

    肖邦是音乐文化中最伟大的旋律作曲家之一。肖邦的旋律以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为特点.而且注重钢琴化,他的旋律来自他从波兰带来的对祖国民间歌舞的记忆。他自己曾说:“⋯⋯我没有创作什么新东西,我去波兰的大地上流浪,受到民间歌曲的鼓舞和感召,我的全部创作就是表达了这种鼓舞和感召的情绪⋯ ⋯ 。”【

    和声是肖邦音乐风格中最有特点,贡献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他喜欢使用利地亚、弗里几亚等中世纪吉调式,并常用自然音阶与变化音阶之间的模糊变音,如升四级和还原,降二级,降七级和还原等,这种调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波兰的民间舞蹈。他在创作中,非常注意和声的美。其和声音响清澈晶莹,他更敏感地从民间音乐中巧妙的移植别致的和声。例如他喜欢“支声部手法”(斯拉夫民族特有的复音唱法,由几个歌手唱同一个旋律的独立变奏,其中以一个声部为主)进行创作。

    节奏是肖邦音乐风格的另一特点。新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为了揭示微妙善变的情绪,在节奏上突破了方圆规矩,使它变得更有伸缩性。但是肖邦音乐中的这一特点和节奏的明确性融为一体,使节拍在速度上产生不易察觉的伸缩。这种“弹性的速度”,即所谓的肖邦的“Rubato”弹奏风格,是极其丰富而又充满诗趣的波兰民族色彩。李斯特认为肖邦之所以给人以非常诗意和“前所未有的色彩”的印象,是由于他特殊的演奏方法。I31

    五、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鲜明的民族风格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27首练习曲。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练习曲表现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肖邦得知起义的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激动。他恨不得马上起程回国,和祖国的人民一起参加战斗。正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所说“⋯⋯ 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

    1831年9月,坚持了10个月的华沙革命,终于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当时,肖邦正在赴西欧的途中。噩耗传来时,他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在日记中写道:“啊!上帝,你还在么?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莫斯科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么?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莫斯科鬼子!⋯⋯我在这里赤手空拳,丝毫不能出力,只是唉声叹气,在钢琴上吐露我的痛苦。”肖邦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灌注在音乐中,写出了这首著名的练习曲。

    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结合体现出来的。这首作品虽然前后连贯,一气呵成,但它仍然有着许多细微的变化。练习曲从不协调的属九和弦开始,引出了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干军万马、浩浩荡荡。突然间高音部出现了一个刚毅的曲调,它清澈、明亮,好像是冲锋陷阵的角号。这段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的愤慨和焦虑之外,还包含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它仿佛是愤怒中的抗争,痛苦中的挣扎。

 

    音乐在展开中,越来越趋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练习曲的高潮处是一个胜利凯旋的形象,它仿佛是在严峻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诗情画意的遐想,而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在接近结尾的时候,音乐由强到弱,出现了一个悲伤的音调。它像哭泣,悲悲切切;又像诉说,发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汹涌的澜涛。这肺腑是肖邦对整个命运的哀哭。

 

    乐曲的结尾又回复到自豪、刚毅的形象。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并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在特强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调的主和弦,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肖邦的作品对处于异族奴役并不断争取独立解放的波兰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他在钢琴领域的建树,使他在音乐史上获得一个特殊的地位。特别是他的民族内容和民族风格,可称为19世纪中叶兴起的民族乐派的先驱。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