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奏鸣曲。
作为标准教材使用的奏鸣曲,一般都是出自维也纳乐派三巨头之手。特别是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由于结构严谨,技巧比较简单,经常被当作深入阶段学习者的常用教材。对于程度较低的学习者,还有不少小奏鸣曲可供练习使用。
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奏鸣曲集》的目录上,有关于小奏鸣曲学习进度的推荐顺序。这个顺序基本上可以当作小奏鸣曲学习的进度指导。但在这个推荐顺序上编者将各个小奏鸣曲的各个乐章都拆开来排列,这是需要学习者加以注意的。笔者认为如果学习者的时间和技术能力允许,还是以完整地弹奏整套作品为最好(以后在学习正规奏鸣曲时也是如此),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整部作品结构的把握很有好处。另外在这个顺序中的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正规奏鸣曲,而贝多芬的两首奏鸣曲(OP.49 no.1、2)才是真正为初学者而作的“小奏鸣曲”,因此笔者建议在弹完贝多芬的OP.49 no.2后可以将莫扎特的这首奏鸣曲重新再练一遍,当作从小奏鸣曲向奏鸣曲学习的过渡。
海顿中、早期的奏鸣曲音乐性格明朗活泼,对演奏技术的要求也不很高,可以当作奏鸣曲学习的入门教材,其中最常用的是:C大调Hob.35,D大调Hob.37和G大调Hob.27。ЪE大调Hob.49是海顿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首,经常作为音乐会曲目被演奏。但海顿所有奏鸣曲中音乐内容最深刻的还是最后两首D大调和降E大调,我们从中甚至能听到一些贝多芬的影子。这两首奏鸣曲对演奏技巧的要求也比较高,是值得向钢琴专业学生推荐的经典作品。
莫扎特的奏鸣曲尽管不如他的协奏曲那样伟大,但每一首也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作品。其中以C大调K.309、a小调K.310、C大调K.330、A大调K.331、ъB大调K.570等几首最受欢迎。莫扎特奏鸣曲的快板乐章对练习者手指灵活性及触键准确性的提高很有好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在歌唱性技术,特别是旋律的设计方面有深刻地体会和提高。因此学习者对于莫扎特奏鸣曲中的慢板乐章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要认为那是可弹可不弹的小间奏。弹好这些慢乐章对于学习者日后学习肖邦和舒伯特的作品极为有益。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与巴赫的《平均律》并肩为钢琴文献中的顶峰之作,被称为钢琴音乐中的《新约》。关于贝多芬的奏鸣曲有许多专著可供大家参考阅读,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卡尔·车尔尼所著的《贝多芬全部钢琴作品的正确奏法》(台北全音乐谱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一书。车尔尼是贝多芬最亲近的学生,他对其师作品的解释应该是最权威和标准的。
学习贝多芬的奏鸣曲可以先从其最早期的几首开始,也可以从中期的如“悲怆”奏鸣曲开始。但像“热情”、“黎明”以及最后三首奏鸣曲这些非常著名却也非常难弹的几首,还是放在后面再学。至于像《锤式钢琴奏鸣曲》OP.106这样的庞然大曲不是适于学生演奏的曲目,可以在成为钢琴大师以后再加以考虑。在此我向大家推荐降E大调奏鸣曲OP.31 NO.3,这首曲子被演奏的机会不是很多,可能是因为其中缺少一些所谓贝多芬式的“激情”。但这首作品对学习者练习手腕的调节和带动能力以及对音色变化的控制能力极为有益,如果弹奏得法,也会是一首效果很好的音乐会曲目。
舒伯特是继贝多芬之后最为重要的奏鸣曲作曲家,我们在以前的连载曾有过介绍。学习舒伯特的奏鸣曲有益于学习者进一步掌握各种歌唱性技巧,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优美而深刻的作品,如果因为其技巧性不够艰深就不去弹奏的话,未免太可惜了。学习舒伯特的奏鸣曲可以先从A大调奏鸣曲D.664开始,这是一首极为可爱的作品,三个乐章都有优美的旋律,并且不是很长,很适合作为音乐会曲目。其它如D大调D.850、A大调D.959以及ъB大调D.960都是钢琴文献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特别是D.960,可以列在最伟大的奏鸣曲之列,与贝多芬最优秀的作品媲美。
浪漫乐派作曲家所创作的奏鸣曲为数不多,即便写也很少按照标准的奏鸣曲式去创作。但这些作品的内容比起传统的奏鸣曲往往更为丰富,弹奏技巧也更为复杂,因此很少被用作钢琴学习的标准教材。其中最为优秀的有:韦伯的第二奏鸣曲OP.39;勃拉姆斯的三首奏鸣曲OP.1、OP.2和OP.5;肖邦的第二、第三奏鸣曲OP.35、OP.58;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舒曼的大奏鸣曲OP.14等等。这些作品都是音乐会上的常用曲目,但除了肖邦和李斯特的奏鸣曲外,其它的几首如果作为学生学习的曲目可能略显艰深了一些。另外柴柯夫斯基的G大调奏鸣曲、理查·施特劳斯的b小调奏鸣曲OP.5和瓦格纳的ъA大调奏鸣曲也是很有特色的优秀作品,只是在钢琴技巧方面不太钢琴化,因此被演奏的较少。
近现代作曲家似乎对奏鸣曲这一传统体材又恢复了兴趣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但在曲式的自由程度方面,他们比浪漫乐派的作曲家走得更远,有些“奏鸣曲”已非常接近“幻想曲”或“随想曲”了。
斯克里亚宾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奏鸣曲是近现代奏鸣曲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斯克里亚宾在他的第四奏鸣曲中将浪漫派晚期那种缠绵膨胀的情调表现到了极致,能给人带来极强的听觉快感。他晚期的几首奏鸣曲内容晦涩、技巧艰深,尤其在读谱时会遇到不少麻烦:铺天盖地的升、降、还原记号和极其复杂的节奏经常会令缺乏经验的学习者望而生畏。学习这样的作品最好边视谱边背谱,虽然进度慢些但成效显著,否则总依赖谱子总也弹不熟练。普罗科菲耶夫的奏鸣曲由于能给演奏者提供炫耀技巧的广阔天地,因而在今天越来越受到钢琴家们的欢迎。和斯克斯亚宾那种充满肉感的音乐形象不同,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更多的是肌肉和筋骨,因此弹奏他的奏鸣曲需要很强的力量和爆发力。但如果能过胜任,演奏效果总会很好的。
近现代作曲家所创作的奏鸣曲中比较重要的还有拉赫玛尼诺夫的两首奏鸣曲、肖斯塔科维奇的两首奏鸣曲、拉威尔的“小奏鸣曲”、卡巴列夫斯基的C大调“小奏鸣曲”、以及学术价值超过演奏价值的贝尔格及布烈兹的奏鸣曲。
在结束奏鸣曲的介绍之前,笔者要提醒从事专业钢琴学习的学生们:在正式的音乐会演出中,为了维护作品的整体性不被破坏,如果选择弹某一首奏鸣曲就一定要将整曲弹完,通常不可以单弹其中的某一乐章。
协奏曲虽然应归于交响乐的范畴里,但对于独奏乐器来说,协奏曲往往代表了这一乐器技巧运用的顶峰。在各种演奏比赛中,也往往将协奏曲作为最后决赛的曲目,可见协奏曲是最能展现独奏家全面风采的音乐形式之一。
现在在音乐舞台上还经常被演奏的最古老的钢琴协奏曲是J.S.巴赫的七首协奏曲:BWV.1052-1058。这七首协奏曲原来都是为大键琴与室内乐队创作的,用现代钢琴来演奏效果也不错,只是乐队部分也需相应地加以扩充,以保持和钢琴在音响上的平衡。巴赫的协奏曲也是少数可以作为教材使用的协奏曲,弹奏它们比弹《平均律》还要略容易一些。同时由于条件所限,音乐院校中的钢琴学生很少有机会和交响乐队合作演奏协奏曲,通常都是由另一架钢琴代替乐队,以双钢琴的形式演奏。因此有些在由乐队协奏时演奏效果很好的协奏曲,在用双钢琴演奏时音乐魅力会大打折扣,甚至面目全非。而巴赫的这些协奏曲又是少数用乐队和双钢琴演奏效果都差不多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因此很适合在音乐院校中作为考试、演奏的曲目。七首中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古典乐派时期是一个盛产钢琴协奏曲的时期。当时许多作曲家都是非常出色的钢琴家,他们的协奏曲通常都是为自己的演奏会而创作的,因此大量的炫技段落开始出现在协奏曲当中。
海顿曾创作有十四首钢琴协奏曲,但在今天我们还能在音乐会上听到的只有D大调第十一协奏曲。这是一首典型的“海顿风格”作品,优美典雅、活泼欢快,演奏时间不到二十分钟,在技巧方面也比较容易,非常适合作为学生学习协奏曲的入门教材。
莫扎特的二十七首钢琴协奏曲(包括一首双钢琴协奏曲)是西方音乐文献中最为重要的曲目之一,特别是从第十一首之后的17首协奏曲更是首首如天籁般令人陶醉。菲利普·拉德克利夫所著的《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对这二十七首协奏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是一本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小册子。在这些协奏曲中前四首是莫扎特十一岁时的作品,其中的一些音乐素材是取自当时一些有名的作曲家作品中的曲调,但在音乐整体上仍能听出莫扎特的特质。从第五首至第九首是莫扎特少年时期的作品,和前四首一样,他们在今天被演奏的机会并不多,但作为学生练习的教材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第十协奏曲是为两架钢琴和乐队而作的,是一首杰出的音乐作品,可惜无法在没有乐队的情况下演奏。从第十一首F大调协奏曲开始的17首协奏曲都是莫扎特成熟时期的作品,其中最为经典的是:第十一首K.413,莫扎特本人很喜欢自己的这部作品,其中的第二乐章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第十六首K.451,乐队编制较为宏大,音乐性格也比较宽阔雄壮;第二十首K.466,是莫扎特交响乐作品中最富于戏剧性的作品之一,音乐中已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情感表现十分丰富,据说是贝多芬最为喜爱的协奏曲,并为其作有精彩的华彩乐段;第二十一首K.467,是一首比较交响化的协奏曲,其中有许多令人过耳难忘的优美旋律,第二乐章更是被许多电影借用作为配乐;第二十三首K.488,是一首经常被演奏的名曲,其中第二乐章像一首伤感的诗,相当浪漫而深刻;第二十四首K.491,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莫扎特协奏曲中最伟大的一首,作品中浪漫的情感与古典的形式完美地搭配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令人联想到舒伯特的音乐;第二十七首K.595,此曲虽不如第二十六首“加冕”协奏曲有名,但却更为深刻动人,是作曲家对自己协奏曲创作的完美总结。
以现今的标准来看莫扎特的协奏曲在织体技术上算不上很难,但在歌唱性技术方面则是最为难把握和控制的作品。学习者在学习莫扎特的协奏曲时一定要注意音乐旋律的表现,把所有经过句都当作旋律来弹,既要弹出具有颗粒性的明亮音色,又要保持音乐线条的连贯完整。莫扎特所有的协奏曲,用双钢琴来演奏效果都还不错,因此也非常适合在小型演奏会上演奏。
贝多芬是真正将协奏曲交响化的第一人,他的第三、四、五协奏曲都是规模空前宏大的作品。其中c小调第三协奏曲和G大调第四协奏曲更是内涵丰富、深刻而动人的伟大作品。但它们用双钢琴演奏时效果差强人意,无法完全展现作品的原貌。著名的第五“皇帝”协奏曲是一首辉煌灿烂的炫技性协奏曲,演奏难度较大,但用双钢琴演奏时效果还算可以,因此比起第三、四协奏曲更适合学生演奏。贝多芬的第一、二协奏曲也是非常精致优美的作品,是其早期作品中的精品,其中以第一协奏曲更为优秀。
浪漫派作曲家的钢琴协奏曲都是技术高难但演奏效果很好的作品。
韦伯的f小调钢琴“小协奏曲”是一首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单乐章协奏曲,音乐明快可爱,用双钢琴演奏效果尚可。门德尔松的两首协奏曲在音乐风格上和韦伯的小协奏曲近似,演奏起来并不太难。其中g小调第一协奏曲演奏效果更好一些,可以作为专业学生学习浪漫派协奏曲的第一课。
肖邦的两首协奏曲是莫扎特协奏曲精神上的延续,同属于最优秀的钢琴协奏曲之列。其中e小调第一协奏曲音乐内容单纯深情,f小调第二号则比较妩媚甜美,如同一对姐妹,形神兼似而又各具风采。这两首协奏曲的乐队部分写得相当单薄,因此在由双钢琴演奏时几乎和乐队协奏的效果相当,因此非常适合在小型演奏会上演奏。
舒曼的a小调协奏曲是舒曼最活跃开朗的作品之一,是一首充满喜悦的爱情礼赞。尽管弹奏它需要高超的技巧,音乐中也有许多光辉灿烂的段落,但它并不是一首虚张声势的纯炫技性作品,其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在浪漫派协奏曲中是首屈一指的。
李斯特的两首协奏曲在音乐性格方面差异很大:ЪE大调第一协奏曲如焰火一般美丽灿烂,演奏效果极好;A大调第二协奏曲如朦胧诗一样神秘敏感,值得反复回味。相比之下第一协奏曲在由双钢琴演奏时效果更好一些。
勃拉姆斯的两首协奏曲可以称为有着钢琴声部的交响曲,每首的演奏时间都在四十分钟以上。这两首协奏曲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音乐内容最深刻、最感人至深的作品之一。弹奏它们需要极为高超的技巧,但却没有外在的炫技效果,属于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听得出难度的艰深作品。笔者建议演奏者在没有乐队协奏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在音乐会上用双钢琴演奏这两部作品,因为在失去管弦乐队的色彩之后,这两首协奏曲会变得灰暗而冗长,根本无法展现作品的原貌。
弗兰克的《交响变奏曲》是一首用变奏曲式写成的钢琴协奏曲,音乐优美浪漫,对弹奏技术的要求也相当高。用双钢琴演奏效果会打些折扣,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圣桑的五首钢琴协奏曲中以第二号g小调和第五号F大调最经常被演奏。如果说肖邦的协奏曲是从精神上继承了莫扎特的协奏曲,那么圣桑的协奏曲则是在形式上对其的继承。这五首协奏曲都有着漂亮的旋律和灵活的织体,演奏效果也很不错,只是少了一些能令人感动的灵感和真情。
格里格的a小调协奏曲是一首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精致作品,其优美宽广的旋律和浪漫丰富的和声色彩变化使其成为最受音乐爱好者欢迎的作品之一。弹奏这部协奏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音乐上都并不特别难,用双钢琴演奏的效果也还可以。
柴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最被人熟知的西方音乐作品之一,演奏效果非常好。但它对演奏者的技巧和手指、手臂的机能要求很高,因此手比较小、力量比较弱的学生不要勉强学习此曲,否则很容易造成肌肉损伤。
格拉祖诺夫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斯克里亚宾的#F大调协奏曲也是非常优秀的浪漫风格协奏曲。也许是他们过于难弹的缘故,被演奏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对于有志于向尖端技术挑战的专业学生而言,它们是非常值得尝试的“冷门”曲目。
拉赫玛尼诺夫的四首协奏曲中以第二号c小调和第三号d小调最为著名,在专业人士当中被简称为“拉二”、“拉三”。“拉二”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协奏曲,忧郁的情调和壮美的旋律令人很容易陶醉其中。“拉三”在曲式规模上更大,演奏技巧也更复杂,音乐情绪相当郁闷,但又不失色彩的变化和情感的爆发。这两首协奏曲用双钢琴演奏的效果要远逊与管弦乐队的原版,相比之下“拉三”更不适于用双钢琴演奏。《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作曲家用变奏曲式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也有人称其为“拉五”。其中的第十八变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乐段,但从整体来看,此曲不如第二、第三协奏曲优秀。
近现代作曲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更加交响化,演奏难度也更大。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充满了机智与细腻的美感,但用双钢琴演奏时则大为逊色。他的左手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与G大调协奏曲相似,但演奏技巧极为艰深,能够胜任的演奏家屈指可数。
巴托克的三首协奏曲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的优秀作品。其中第一、二首的音乐中充满了暴力,有些段落甚至需要演奏者去“砸”琴。第三首则比较细腻恬静,像是哲人的沉思。这三首协奏曲都不适于用双钢琴演奏,从技术难度上讲也不是大多数的钢琴专业学生可以胜任的。
普罗科菲耶夫的五首协奏曲中以第三首最常被演奏,音乐风格激进而冲动,演奏效果很好。另外第一、二、五首也是非常优秀各具特色的作品,在弹奏技巧方面对演奏者的要求也很高。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协奏曲是一首充满机智乐思的作品,但由于需要小号助奏,几乎不可能用双钢琴来演奏。他的第二协奏曲是专为青少年钢琴学习者而作的,音乐形象幽默可爱,演奏技巧也不难,程度较深的业余学习者也可以胜任。
格什温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比起他的《蓝色狂想曲》要“古典”许多,但其中仍有许多美国民间音乐的素材,演奏效果相当好。
勋伯格的钢琴协奏曲OP.42虽然是用十二音列技法写成,但其中的情感成分仍十分浓郁,如果仔细品味仍然能被其感动,但要演奏它在背谱时会非常辛苦。
除了练习曲、奏鸣曲、协奏曲外,其他钢琴作品的体裁种类繁多,很难科学地分类,在此暂且统称这些作品为“乐曲”。钢琴乐曲的数目浩瀚,限于本书的篇幅,在此仅就其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
J.S.巴赫的作品对于钢琴学习者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曲目,至今为止他们仍是最优秀的(几乎是唯一的)复调音乐教材。除了人所共知的《创意曲集》和《平均律》以外,《法国组曲》、《帕蒂塔组曲》也是钢琴专业学生必弹的重要曲目和教材。在巴赫的其他作品中音乐会演出效果较好的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三乐章的独奏曲)、《古登堡变奏曲》、《离别随想曲》等。另外后世的钢琴家如李斯特、陶西格、布索尼、哈斯基尔等曾将巴赫的许多管风琴曲改编成为钢琴曲,演出效果往往非常好。
斯卡拉蒂的五百多首键盘“奏鸣曲”既是训练各项技术规范的优秀教材,又是音乐会开场曲目的良好选择。这些奏鸣曲风格近似,质量平均,演奏者可根具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
莫扎特的变奏曲同他的奏鸣曲一样非常适合作为中级程度学习者学习的教材,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C大调变奏曲K.265,俗成“小星星”变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被演奏的莫扎特的乐曲是两首幻想曲K.397和K.475,这两首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名曲,其中以K.397更被音乐爱好者们所熟知。
贝多芬有三首规模庞大的变奏曲是和他的三十二首奏鸣曲齐名的,它们是《英雄变奏曲》OP.35、《c小调三十二段变奏曲》WoO.80和《狄亚贝里变奏曲》OP.120。这三首变奏曲的演奏时间均在三十分钟左右,无论是音乐的深度还是演奏技巧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它们都不逊色于贝多芬最优秀的奏鸣曲,是非常经典的音乐会曲目。
舒伯特的八首即兴曲D.899和D.935是训练学习者歌唱性技术非常有效的教材,同时也是舒伯特钢琴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音乐会曲目。他的六首《音乐瞬间》也是非常可爱的名曲,很适合小孩子演奏。《流浪者幻想曲》是舒伯特大型作品中结构最简捷坚实的一部,演奏它需要非常高深的技巧,如果能够完成得得心应手,是一首非常有效果的音乐会压轴曲目。
门德尔松的四十八首《无词歌》每首都有生动的标题,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的良好教材。他还有两首钢琴与乐队的作品《华丽的随想曲》OP.22和《华丽的回旋曲》OP.29,都是效果良好的音乐会曲目,用双钢琴演奏效果也不错。
舒曼和肖邦是最“专情”于钢琴的作曲家,它们的钢琴作品每首都是经典,音乐会效果也都很好。其中笔者认为对学习者技术提高最有帮助的曲目是:舒曼的《大卫同盟曲》OP.6、《狂欢节》OP.9、C大调《幻想曲》OP.17;肖邦的四首《叙事曲》、四首《谐谑曲》、、四首《即兴曲》和十六首《波兰舞曲》。
李斯特的钢琴乐曲数目众多,但并非每首都很优秀。以下所列举的曲目是笔者个人认为在技术性和音乐性上比较平衡的作品,供大家参考:《帕格尼尼“钟”主题大幻想曲》、《诗与宗教》、《旅行集三卷》、《歌剧“唐璜”的回忆》、《歌剧“弄臣”模拟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五、九、十五号、《巡礼之年》中的第二年“意大利”、六首《安慰曲》、三首夜曲《爱之梦》、两首波兰舞曲、《歌剧“浮士德”中的圆舞曲》、《“梅菲斯托”圆舞曲》、《西班牙狂想曲》、三十首舒伯特艺术歌曲改编曲、两首舒曼艺术歌曲改编曲《献词》和《春梦》。
勃拉姆斯的钢琴乐曲都是音乐内涵非常丰富的“内向型”作品,比较适合在具有较高艺术品味的听众前演奏。其中重要的作品有《叙事曲》OP.10、《自创主题变奏曲》OP.21 no.1、《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OP.24、《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钢琴小品集OP.76、79、116、117、118、119等。其中A大调间奏曲OP.118 no.2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优美曲子,是勃拉钢琴乐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由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两部钢琴套曲也是钢琴文献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柴柯夫斯基的《四季》音乐形象生动,旋律优美,演奏技术也比较简单,非常适合作为中等程度学习者的教材及表演曲目。成熟的钢琴家如果在音乐会上演奏整套《四季》,效果也会不错。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是一套三十分钟左右的大曲,各段不能单挑出来演奏,所使用的演奏技巧也相当艰深。但如果演奏得当,特别是在音色变化方面控制得巧妙,演出效果会非常之好。
格里格的70首《抒情小品》音乐形式与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近似,演奏起来也并不很难,适合学习者作为培养“音乐感”的辅助教材。
德彪西和拉威尔是继肖邦和舒曼之后最重要的钢琴音乐作曲家,它们的每一首作品都值得认真学习。以下所列举的曲目是他们的作品中最“好听”(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的部分:德彪西的两首《阿拉伯风格曲》、《梦》、《贝加莫组曲》、《为钢琴而作》、《假面》、《前奏曲集》中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拉威尔的《悼念公主的孔雀舞曲》、《嬉水》、《加斯巴之夜》、《镜》组曲中的《钟谷》。
俄罗斯及前苏联的近现代作曲家如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写有大量的为钢琴而作的《前奏曲》。这些短小精致的作品是他们钢琴作品中的精粹,演出效果往往非常好。普罗科菲耶夫作有一首极难弹的《托卡塔》OP.11,是钢琴名家炫耀超人技巧的首选曲目之一。
勋伯格、韦伯恩、梅西安等人的作品对于中国的钢琴学生而言尚比较陌生。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钢琴专业学生,这些曲目是必须要了解的。尽管他们的音乐尚不能被大多数听众所接受,但作为二十世纪经典的钢琴文献,他们的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钢琴传入中国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因此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尚无法同西方经典的钢琴作品比肩。但像江文也、丁善德、陈培勋、贺绿汀、罗忠熔、杜鸣心、黎英海等等老一辈作曲家也曾创作出一批非常优秀的钢琴作品。当代中国的中、青年作曲家如王建中、黄安伦、谭盾、崔世光、陈怡等,也正在钢琴音乐的创作领域中进行着各种有益的探索。这些是值得所有中国“钢琴人”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