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烈刚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摘 要:钢琴即兴伴奏在高等院校、中小学以及艺术团体的课外活动、艺术类实践课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应用性强、且用途广泛的课程。但钢琴伴奏这门课程仅仅在课堂上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从对这门课的教学中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将它与高校的艺术实践以及非专业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学生们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将其应用广泛的作用在实践中发挥出来,目的在于更好的促进高校教学中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建设以及能够较好的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校园文化活动;教学改革
一、钢琴即兴伴奏多元化应用研究的意义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无论在音乐院校还是地方综合院校的音乐专业中,均为必修或专业选修课,其地位在音乐教学环节中举足轻重。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既是专业学生与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课程,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又是一个无论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还是社会音乐艺术活动中都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的技能。从未来学生的就业层面思考,无论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乃至高校艺术教育,即兴伴奏能力都将影响到日后学生能否胜任从事音教类的工作。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课程的改革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与我们高等院校的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研究就更加迫在眉睫。
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随着钢琴教育事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其相关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也逐步被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重视起来,随之而来的在高校音教课程中开展了钢琴即兴伴奏这门基础学科。如笔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学就设立了针对音乐表演专业与音乐学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与钢琴即兴伴奏基础这两门课程。但是在现今的高校教育还是业余爱好的音乐培养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地位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的偏见与客观条件的制约
在很多地方综合院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针对性的小课辅导以及专业细分与专业进阶辅导方面都几乎为空白。其次在观念意识上,学生以及相当数量的钢琴教师认为伴奏仅仅只是一个辅助、一种衬托,并非作为表演中的主要角色,甚至有学生认为弹好钢琴就具备了伴奏能力,认为钢琴才是专业的,而钢琴伴奏尤其是钢琴即兴伴奏是不成体系的,综合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主观因素以及现阶段的客观条件,导致了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成为了依附钢琴教学环节的配角而丧失了其真正的光芒。故首先应该逐步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将其提升到与钢琴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师资配置与教材的匮乏
国外有专门针对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也有相应学历教育的专业性课程。而在国内,钢琴伴奏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今的教师在当年从事专业学习的时间,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专业且系统的钢琴伴奏教育。那么当这部分老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即使被动得承担了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因为经验的匮乏而导致心有余力不足。钢琴伴奏教学是一个考验教师综合能力的学科。它需要教师不仅仅具备优秀的钢琴演奏能力,又要有扎实的和声、作曲方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具备大量的实战经验,方能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师。但是根据各方面数据的调查显示,在高校中承担这门课程的大多数都只是钢琴演奏专业的老师,而缺乏专门的即兴伴奏专门教师,这也是钢琴即兴伴奏在高校教学中无法顺利普及和引起重视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上,也有不小的困难。虽然钢琴即兴伴奏相关的书籍层出不穷,但是真正适合学生们学习并有利于他们系统掌握与实际相结合的好教材却寥寥无几。这些教材大部分都只有一到两本为一套,以一条主线对伴奏学习的要点逐一简单介绍。只有很少的教材细分了基础、进阶、提高等针对不同学生个人能力的讲述。而这样更多的要依赖授课教师对课程的自我发挥与根据自己经验进行讲述。但是根据前一段的调查,我们也清楚教师队伍梯队的建设都有待提高,故学生自然也只能学习到皮毛,没有办法很好的做到实际应用。
(三)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笔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学以及很多类似的地方综合性院校,虽然开设了即兴伴奏这门课程,但是也只有大课的形式,即使客观硬件设备有数码钢琴教室可以弥补不能争对学生专门辅导的不足,但也是杯水车薪,基本还是过去授课的“填鸭”模式。这种授课的好处是能够集中进行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清晰得了解,但是缺乏了实践性培养。有的高校对这门课程开设了小组课,即3、4个同学为一组。但是因为教师数量的缺乏,使得小组课的授课时间无法与钢琴小课同日而语,故这些授课模式皆为时下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制约性条件。
三、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
(一)与钢琴教学模式结合并推陈出新
现今多数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皆为大课模式,故只强调了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应用经验。比如笔者所带的两个班级,同学的钢琴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的仅仅只有点拜尔、车尔尼599前半部分的基础,有的同学又具备了弹奏肖邦、李斯特练习曲难度的演奏实力。故为了照顾到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往往课程的进度和内容对于钢琴水平较高、和声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就明显滞后。所以首先我们不应该摒弃大课的授课模式,但是可以将授课班级由之前的音乐表演、音乐学大班课程细分为:钢琴主修生即兴伴奏课程。其余非主修生,但是具备较好的钢琴弹奏水平的同学也可以申请到钢琴主修生即兴伴奏课程。其次为钢琴辅修生即兴伴奏课程。授课内容主要面向的是声乐主修、器乐主修、音乐学钢琴基础较弱的同学。那么课程内容与教材的选用就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同学进行难度区分。对于能力较好的班级,我们可以加快基础部分的进度,而更多的教会同学更加丰富的和声体系在即兴伴奏中的应用以及使用更复杂的伴奏织体将曲目编配得更加丰富。而对于钢琴水平相对较弱的班级,同学们可以从正三和弦和最简单的伴奏织体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故这样分班的大课,能够从大方向上对学生们有一个较好的分类和把控。
仅仅只有大课的分班模式是不够的,要让钢琴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进来。钢琴即兴伴奏主讲教师布置的作业每周固定由钢琴专业教师小课进行指导伴奏织体的弹法与基本的和声听辨训练。而钢琴即兴伴奏也应另设小课制,但是不仅仅只是几人的小组课。而是确定出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进行选择。我们的教学改革分为民歌钢琴即兴伴奏、流行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爵士钢琴即兴伴奏三个方向,两到三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专项训练。课程设置为一年,分别由不同的钢琴伴奏小课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完成一个学年的课程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选其他方向的钢琴伴奏小课。从而最大限度得提升学生们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二)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的课程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的考试内容基本是弹奏一两首老师选定的曲目考察学生们的编配能力,但是这样的考查模式依旧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我们将课程改为考查内容占50%,另外50%为实践考查分。
在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院校中,校园文化活动非常多。特别和音乐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在这些活动中,一类为专业学生的音乐会、班级音乐会。另一类为业余音乐爱好者参与的各种演出活动。如我们学校的专业学生每年都要举行音乐会与班级音乐会。那么声乐或者器乐演唱的学生将和授课班级的同学相对应,由授课班级的同学与其进行合作,对声乐歌曲以及器乐伴奏进行改编于编配。这样既能避免每次只有个别同学弹伴奏,而多数同学却没有参与的现状。每位同学硬性规定至少参与一次的公开演出活动。对于多次参与的同学将进行加分奖励。
我校团委、校工会每年会组织两到三场的大型演出,其中键盘伴奏占有的比重很大。故我们与团委以及校工会对接,安排部分同学专门完成演出的键盘编配与演出任务。并在小课上进行指导。一方面,为学校的校园文化演出活动开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将即兴伴奏真正得应用到实际,锻炼了同学们对于不同音乐风格伴奏的能力。
除了固定的演出活动,学校的音乐爱好者协会还有每周合唱、小组唱的排练。这些活动都需要钢琴伴奏,故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同学们去参与实践,既解决了业余合唱团体钢伴的缺乏又能使得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却没能被大多艺术院校所重视。故争对高校钢琴伴奏课程特别是综合性院校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力并且能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维权.钢琴即兴伴奏入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 刘东云.钢琴即兴配弹[J].北京:钢琴艺术,2006,07.
[3] 高天康.实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 林冬.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及现状分析.艺术百家,2009,05.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素质类教学改革资助项目研究成果(15xnsu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