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钢琴教学中听觉感知能力的作用与培养

发表时间:2025/04/23 02:41:51  浏览次数:14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罗 瑶 新疆巴州师范学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将更多的焦点聚集在了音乐教育上,致使音乐教育在教育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相关研究表明,音乐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于乐器演奏课程。西方最具典型的乐器当属钢琴。针对钢琴教学,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形成音乐听觉感知能力,才能使学生合理掌握演奏技巧,进而提高演奏水平。听觉感知不但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节奏的把握准确度,还有利于提升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音乐艺术领域,钢琴独具特殊的地位。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音乐教师会给予钢琴很高的关注度。学习音乐知识是听觉上的一门艺术,而钢琴演奏要求演奏者将音乐中丰富多彩的旋律展现出来,使观众有美好的视听感受。由此可得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尤为重要。

一、如何定义音乐听觉感知

(一)音乐听觉的定义

音乐听觉,其实是指在音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人的大脑皮层反射出的音乐心理情况,是大脑对音乐深入记忆的心理过程,在音乐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重复运用。此外,音乐听觉一般划分为内部听觉与外部听觉两大类,这两种都可以用于钢琴演奏。音乐感知,实际是指学生在接触钢琴的初始阶段,对音乐直观的认识与发现的过程,能促进学生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形成。学生在产生感知能力的同时心理现象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

(二)音乐听觉感知的特殊之处

首先,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会利用自身的听觉能力感受钢琴旋律,此时在听觉的帮助下由大脑皮层接收钢琴旋律,并及时确定弹奏曲目的节奏及音准是否正确。如果存在误差,音乐的听觉感知便会第一时间做出判定并迅速更改。由此可见,音乐感知对学生钢琴弹奏具有主导作用。其次,钢琴演奏之前,学生要对钢琴调试数次,在试听的同时掌握音乐的旋律,以钢琴曲目为依据,借助钢琴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认知的钢琴旋律与学生的听觉感知有机结合,在这种密切关系作用下,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意识会逐步形成进而予以高度重视。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感知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意识到音乐听力感知能力的重要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自身的天赋以及音乐直觉能力,还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在对这一过程进行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将键盘作为辅助工具开展练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觉力,从而引发学生对乐曲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创作音乐的时代背景紧密衔接起来,使学生深层学习和掌握乐曲中所囊括的知识内容,深入探究所弹奏曲目的相关内容。此外,学生对音乐基础的感知能力源于内部听觉与外部听觉,内部听觉能实现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而音乐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内部听觉随之形成,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也会提升。

(二)提升对听力训练的关注度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升对听力训练的重视度,使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得到有效提高。听的来源渠道主要是对自己演奏的作品尽情聆听,学生在重复聆听的过程中,会发现演奏中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正,进而促进自身听觉感知能力的逐步构成。此外,聆听他人的演奏作品,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演奏中的不足之处。总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聆听能力,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提高钢琴的教学质量。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每位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都存在差异,聆听演奏作品后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听觉感知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态,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应有效激发自身的听觉能力,通过聆听感悟所演奏作品的内在情感。

综上所述,听觉感知能力作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对象,能有效促进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将情感与演奏曲目紧密相连,使学生在钢琴演奏时,能感受所演奏曲目的情感,并将自身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使听众产生共鸣,最终增强钢琴演奏效果。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