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内心听觉在钢琴学习中的培养及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25/05/03 10:53:14  浏览次数:23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陈妍

摘要:在钢琴教学中,对于学生内心和声感的训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笔者以《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及肖邦的《升g小调波罗乃兹舞曲》为例,采用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等方法,对儿童钢琴学习中关于内心和声感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并得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内心听觉  能力培养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1-0080-06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音乐听觉是一项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儿童学习钢琴的热潮持续增高,趋势也逐渐普遍,但琴童们所呈现的水平却大不相同。影响琴童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无论是钢琴教师还是琴童家长都应该首先认识到的是,儿童钢琴教学中手指机能和听觉技能应当并驾齐驱。笔者在校外实习期间,发现有许多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只重视手指机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儿童音乐听觉的训练。在钢琴演奏中,手指的跑动技术固然重要,但机械化、毫无乐感的手指运动并不算音乐,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忽视了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所以,我们应当正确地使用聆听方法,不断地接受科学的内心听觉训练,帮助我们发展音乐想象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这是十分有价值的。笔者的研究主要针对年龄段在5—12岁的儿童,结合不同钢琴乐曲片段训练,特别是以《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及肖邦的《升g小调波罗乃兹舞曲》为例,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总结归纳培养内心听觉的方法和途径。

一、音乐听觉

众所周知,音乐被称为声音的艺术。音乐不同于声音,它是一种有音高、有节奏,且承载着人类丰富情感的艺术。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感受着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音乐,感受着不同风格、不同色彩、不同含義的音乐,而我们的音乐听觉在这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听觉不仅对音乐的节奏、音高、音色、音响、和声有辨别能力,还对音乐的语言以及音乐意象有一定的辨别意识。音乐通过听觉系统传达至人脑内,唤醒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音乐也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中,常常将音乐听觉分为外在听觉和内心听觉。

(一)外在听觉

外在听觉是指我们耳朵听到外部实际音响的能力,也叫做实音听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来自外界的各种声音,例如大自然的声音、说话的人声、乐器的声音等等,这些声音的捕获不是一种刻意的行为,而是人类先天具备的一种感官能力。所以,外在听觉能力是不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

音乐里,凡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一切效果,都要通过耳朵的判别进行协调。听觉的敏感程度,有时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将乐器演奏好的重要因素。作为演奏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耳朵”,钢琴不是想弹得好就可以弹好的,好的音乐是通过听觉不断调节所听到的效果而产生的,所以外部听觉的运用是好音乐产生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乐器学习者不懂得判断自己演奏的乐曲是否动听,甚至需要通过他人的耳朵来鉴别,这种情况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内心听觉

内心听觉是不同于外在听觉的一种音乐形式。内心听觉虽然被称作听觉,但它是声音传到耳朵后由大脑进行储存、分析、加工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心理活动。内心听觉是一种内心表象,是一种不依赖于音响,仅凭记忆表象和思维而准确地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所以,内心听觉是指不依赖于乐器和人声想象出音乐音响的能力。

内心听觉能力不同于外在听觉,它不是随着个体成长而发展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特殊训练才能够获得的一种能力。钢琴演奏是演奏者把谱面的标记转化为内心听觉,再把个人的内心听觉通过主体活动,转变成实际演奏出的音响。由谱面标记到内心听觉再实际音响,我们很容易会发现,内心听觉是中间的关键一步。如果没有内心听觉,其余两个也无法产生联系,那么乐曲的演奏将无法进行。在钢琴家的视谱演奏中,这三步的完成只需要短短的一秒甚至零点几秒,但是在真实的培养与训练过程中,内心听觉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二、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方向

内心听觉就相当于是人类内心意识领域的某种信息的知觉活动,是人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产生反应的一种内心知觉过程,其过程是外界物质与内在意识的互相接触、交流。该过程是:人们将生活中获得的信息储存在脑内,即“信息储存”,这些信息由表象转化为心理积淀。人脑既可以通过“存入信息”的环节积累记忆库存量,也能在这其中找出“相似性信息”。当外界的物质信息由于某种契机(某种契机即指相似性),唤醒了内在意识领域的相似性信息,我们称之为信息启动。这时,相似性信息由于“被激发”,被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具有了与外界的信息相互比较、对照的一个功能。

科学家研究表明,内心意识的积累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来源于实践,即信息积累,另一种来源于后得遗传,但其归根结底是源于生活经验。同样的,其实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内心听觉能力,有些天生具有音乐天赋的人,内心听觉便比普通人强很多,这个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内心听觉相当于是一种信息储存和信息启动的联结反应,是可以通过训练学会的。

我们将内心听觉的表现方式分为三种,它们不是一个接一个、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的关系,而是立体的、相互贯穿、相互交织的关系。

(一)音乐感知(内心听觉的基础)

音乐感知,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即当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在人脑产生的关于音乐或其它的个别属性特征的反应。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的积累,是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前提。对生活经验的获取,主要来自于主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和外部世界之间产生一定联系的活动。

音乐感知能力是在聆听大量音乐养成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时间最久、范围最广且最零碎的过程。它没有极限,只能不断地通过各种刺激对其进行强化;它的收效是缓慢的,需要通过量变的不断积累才能引起质变,这也体现了其发展的阶段性。

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聆听大量优秀古典音乐作品。音乐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大量聆听优秀的、风格种类不同的音乐,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网络、CD唱片等多种途径聆听,而且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古典音乐会、观摩音乐演出等,近距离感受现场乐器音响的魅力。通过大量的聆听之后逐渐树立“好音乐“的标准:例如,每位作曲家的作品都有某种特定的音色基准,在这基准之上哪位钢琴家能将其演奏得最好?答案也许会是吉赛金演奏的德彪西作品、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作品、古尔德演奏的巴赫作品、霍洛维茨演奏的波利尼的作品……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第二,聆听时多对比、多分析。在聆听音乐作品的时候应当多运用比较分析,例如“两位演奏者弹奏同一首曲子,二者的总体演奏风格有何不同?作品当中某些细节的表达有何不同?”通过大量的比较分析,学生可以得到许多经验。除了比较分析不同演奏者之间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演奏与优秀版本的演奏进行对比,这样学生能更直接的找到自己不足之处。

第三,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领域均可涉猎。除了大量聆听音乐之外,还应当学习音乐史、视唱、曲式分析等音乐理论课程,提升理论方面的知识储备。只有知道了某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某位作曲家的生平,才能更好地把握乐曲的内涵精神;同样的,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也可以用于分析乐曲,对把握乐曲的结构、读谱及背谱都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还可以将视野扩展到艺术领域的其它方面,例如艺术展览和文艺沙龙活动,甚至是一些历史文学讲坛,以此来不断开拓眼界、丰富阅历,全方面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素质。

(二)音乐记忆(内心听觉的关键)

“音乐记忆力是将外部获得的音乐印象长时间保存在意识中的能力。”要想记忆一样东西,必定离不开感知与理解。音乐记忆包含着理解,康德在论述心理美感时说过“理解在前”这样的概念。如果说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是让大脑接触大量信息,那么音乐记忆便是通过脑内的分析、理解、加工等程序,将其中的某些信息储存在自己的脑内。人脑不是感知多少就记忆多少,而是会去粕取精、去伪存真地选择某些信息进行记忆。

音乐记忆能力是钢琴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训练的一种能力,只有提高了音乐记忆能力,才能将流动的音乐艺术固定在自己的脑内。通过音乐感知能力得到的大量音源信息,演奏者应当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记忆。例如“莫扎特的乐曲应当采用的基本音色是怎样的”,演奏者应当选择记忆那些正确的声音,慢慢地,心中对于该作曲家的乐曲音色的把握就会逐渐清晰。

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进行针对性地训练,要注意训练的乐曲应当由易到难,切忌一开始就使用音符复杂的多声部乐曲。首先,可以将要演奏的钢琴曲浏览一遍,了解大概的结构、风格流派以及旋律走向。其次,慢速地弹奏该曲,注意曲谱上的一些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接着离开乐谱,在心中回忆刚刚弹奏的音符,如若遇到想不起来的地方,不要马上看谱,应当努力使思路继续下去,保持整首乐曲的完整性。最后,在谱上找到刚刚遗忘的地方,进行反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保持乐思的流畅性是很重要的,切不可一忘就看谱,可以适当鼓励学生根据前面音乐旋律的走向,猜测作曲者的意图,自己编出一段旋律补充遗忘的部分。当训练使用的乐曲逐渐发展到多声部时,(如巴赫的二部、三部创意曲)应当强调几个要点:

第一,每个声部都应该清晰明确。记忆初期可以将多个声部分开记忆,但渐渐地应该尝试记忆多声部一起进行的音响效果,且确保每个声部的走向都明确、清楚。

第二,声部之间有主次之分。多声部乐曲中,主旋律声部可以优先记忆。在进行音乐记忆训练时,主旋律声部向前推进的同时,其它声部也在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强调主旋律的音符走向,有助于把握全曲的主要结构,同时对演奏时的音乐表达也有很大帮助。

第三,每个声部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仔细研究多声部乐曲中各个声部之间的变化关系:有的是多个声部同时向前发展,有的则是相反方向;有的是相互交织的模仿,有的是一段接着一段规规整整地卡农进行。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再去分析多声部作品,记忆起来就会轻松许多。

(三)音乐想象(内心听觉训练的更高境界)

音乐表演是否有艺术生命,关键在于想象的质量,正所谓每个演奏家奏出的音乐只能是他的艺术想象的必然结果。

“心悟非心,合于妙也”是《笔髓论·契妙》的一句话。它讲的是主体思维(心)对于客体世界“非心”的领悟,也就是“心”和“非心”之间的沟通。想象是汇合自己经验的一种创造活动,人们眼中的客观世界,事实上已经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了一系列主观思维,如“理解、想象”等等加工形成的主观映象。正如作曲家创作钢琴曲时首先要在内心中形成音乐,演奏者首先要把乐谱换成自己内心的音乐,倾听音乐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分析、想象的过程,它指的是把乐谱标记中的音高音调和社会生活、历史活动相结合。

运用音乐想象能力是内心听觉训练的更高境界。音乐想象是一种抽象的脑内活动,钢琴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当多注意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想象能力。

第一,运用读谱想象。拿到一份新的乐谱时,首先,演奏者应当先认真读谱,边看谱边在内心想象乐谱旋律的音高及走向。其次,认真研究乐谱上的表情记号及音乐术语,想象手指在键盘上的演奏速度;想象自己的手指弹不同音符时所用的触键方式;想象每个乐句的呼吸、停顿,以及进行到下一个乐句开始所做的准备,也就相当于在脑内模拟一遍乐曲弹奏的场景。

第二,运用脑内想象。当你不在音乐会现场或无法看到演奏视频,只能聆听纯音频的音乐時,也可以在脑内想象演奏者的手指是如何运动的,根据听到的不同音色来判断触键方式。在聆听的过程中,尽量保持专注。如若是一首标题音乐,你可以围绕主题构想情境,随着音乐进行,脑内也产生新的画面;如若是非标题性音乐,在了解了作曲背景之后,可以对音乐进行自由联想。

综上,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是内心听觉的三种形式。音乐想象能力对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而音乐记忆能力又是音乐想象能力的助推器,音乐感知能力则是这三种能力之中的基石,这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钢琴教学过程中关于内心听觉的训练

(一)针对训练

内心听觉有三种形式,内心节奏感、内心旋律感和内心和声感。

1.内心节奏感

(1)训练学生对于不同节奏之间时值比例关系的感知

在训练时可弹出节奏强拍,这种训练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对音符时值的均分能力。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在键盘上进行双手弹奏训练。

(2)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掌握程度

先从单拍子组合开始,再进行复拍子、混合拍子组合训练。训练时可以先让学生拍唱,而后在钢琴上准确弹奏。

(3)进行听写训练

听写训练可以训练听觉和思维之间反应的敏捷性。听写训练开始时,首先应迅速确认拍速以及单位拍的拍值,并采用左手击拍右手写节奏的方式。为了确保听和写的反应速度,可以先写音符头,之后再补齐符干:要按照节奏型来写音符头,等拍的节奏要注意符头的间距也应该相等。遇到不会的就先跳过,保持听觉思维的流畅。练习次数多了以后可尝试边听边背记,等听完之后再动笔写。

综上所述,内心节奏感的训练是训练内心听觉的基础,它对培养钢琴学习中的内心听觉有着重要意义。

2.内心旋律感:训练听旋律的独立线条

(1)如《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的第六首,主旋律在右手声部,学生弹奏时应多引导其有意识地聆听右手声部。

谱例1

(2)如《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的第八首,与第六首对应,它将第六首右手的主旋律移至左手。由于两首的旋律是相同的,更易于学生感受旋律声部在左右手之间的变换。同样的,教师应当提醒孩子多注意左手旋律的走向。

综上所述,内心旋律感也要在内心节奏感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巩固。

3.内心和声感

(1)如《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第25首》,主题由a小调进入,左手和弦进行为T-D,此处应让学生主动地感受和声进行的倾向性。

谱例2

(2)同样是第25首的第二段落,调性由a小调转为C大调,左手和弦进行仍然是T-D,引导学生感受和声进行的倾向性。此时应让学生将这段的和声感觉与开头作比较,感受大调小调和声的不同色彩。

钢琴本身就是最完整的和声乐器,在钢琴上进行和声感的训练会使训练效果事半功倍。所以,内心听觉主要从内心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等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的难易程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二)综合训练

笔者曾通过肖邦的升g小调波兰舞曲(Polonaise in g-sharp Minor)给学生训练过内心听觉。

1.读谱时的内心听觉训练

首先,乐谱上的各种记号是已经固定在谱面上的实物。读谱不仅要对乐曲总谱的旋律进行分析,还应当照顾到谱面上的所有音符、表情术语、音乐记号等等,化音符为内心听觉,化实为虚。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将谱面上实在的符号通过内心想象,转化为“内心听觉”,也就是演奏者在头脑中所听到的音乐。

为了探究如何将读谱的效率最大化,笔者做了一个小的实验:甲组学生和乙组学生同时进行读谱(限于条件限制,每组5名同学),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谱,读谱内容均为这首波兰舞曲的第一页。二者不同在于,甲组同学在读谱时只默读,乙组同学不仅要默读,还要将旋律的强、弱、快、慢等音乐要素都细致表现出来。

读谱时间到时,笔者让甲、乙两组同学先都闭上眼睛回忆谱面,然后让他们开始视奏。发现乙组同学对谱面情况的掌握优于甲组同学。乙组同学在弹奏时能将基本的谱面视奏下来,也知道主旋律声部在哪个位置,还知道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将这一页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行是一个小引子,如同军队行进的步伐一般威武、富有气势;第二行柔美的主题旋律进入,像是灰暗世界里开出的一朵娇小可爱的花;接着音乐变得热情,和声也逐渐饱满起来,旋律到达高潮,最后在强跳音下结束了这一段落。而甲组同学对细节的把握则不如乙同学,谱面的音大致能弹对,但是只是停留在音符上,对于音乐的处理还需要更多的指导。

通过这个实验,也证明了读谱时内心听觉的重要性,读谱时心中不仅要有音符音高,还应当有音乐,这样才是高效的读谱方式。

2.背谱时的内心听觉训练

背谱演奏是训练内心听觉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当你脱离谱面后,没有了视觉干扰,你的演奏就跟着内心听觉走了。

(1)无声背谱演奏

无声背谱演奏,是你可以在不发出声音的较硬的物品上进行演奏,如桌子、椅子等等。在这项训练中,重点是在听不到声音的情况下,单纯地训练用内心听觉指挥手指运动。你需要在内心想象出想要的音响效果及触键方式,并用手指“假装”在钢琴上弹奏。

(2)有声背谱演奏

当你可以听到自己演奏的音响效果时,可以再根据内心听觉对你的演奏进行判断,确保内心音乐的流畅性,并不断地以此为标准,调整、改良你的演奏。

(三)内心听觉与外在听觉的协调

一个完整的演奏中产生的声音音响效果,应当是内心听觉和外在听觉共同参与的结果。如果说内心听觉相当于想象中的声音标准,那么外在听觉就是用来判断弹奏的声音是否与内心的标准相符,这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的关系,即内外听觉的相协调。

演奏主体的演奏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第一个音落键的时候,这个循环就开始了。已经奏出的音乐,向演奏主体提供了一种信号刺激,这个刺激通过内心听觉,与内心听觉这个“标杆”相比较,就会得出一定的“差值”,(与内心听觉的音乐越靠近,“差值”便越小)演奏主体便根据这个“差值”不断地调整着之后的演奏,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所以,如果自己之前的演奏是顺利的,那么前面音响构成的刺激就进一步启发了后面的演奏,演奏主体就会更加地投入到情境中去。如此一来,既得心又应手、既应手又得心,循环往复,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四、结语

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认为,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成功的诀窍,不是只靠手指功夫就可以,而是如何通过用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来调节自己的演奏。优秀钢琴家的成功与其内心听觉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对演奏者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内心听觉理论着眼,结合具体的钢琴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得出了内心听觉是掌控钢琴演奏声音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做读谱内心听觉的小实验时实验对象的数量有所欠缺,但仍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本文所探讨的“内心听觉培养及训练方法”只是钢琴演奏实践中的一个小角度,对于整个听觉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得还不够深刻。笔者经验尚浅,且查阅的相关书籍资料数量有限,望该文所总结的经验能在钢琴学习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出版社,2002.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3]根纳季·齐平.音乐活动心理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4]袁媛.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触觉、视觉的协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曹理等.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7]阿·列·奥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8]虞世南.虞世南笔髓论[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

[9]阿恩海姆.藝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多纳德·霍杰斯,戴维·西博尔德.人类的音乐经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11]石蔚.内心音乐听觉的三种形态[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4).

[12]赵宗光.音乐教育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7266922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卓老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