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而乐器也分为乐音乐器和噪音乐器,不同的乐器所产生的声音效果也不同,而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复杂的结构、较强的穿透力、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重要的乐音乐器之一。无论是钢琴从业者还是钢琴学习者,均应当重视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对音乐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钢琴不仅可以作为独奏乐器,而且还可以配合不同的乐器进行协作完成,这样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表现效果。
一、钢琴弹奏技巧在音乐表现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演奏者所掌握的弹奏技巧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效果,不同钢琴曲目中包含的情感特点各不相同,演奏者通过对钢琴弹奏技巧的熟练运用,可以实现对不同情感的表达,从而将演奏者本身和演奏曲目深度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音乐,实现从曲谱变为音响的艺术二度创作过程。从钢琴技术发展历史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钢琴演奏家都将演奏技巧作为其重点研究的方面,他们通过协调自己的手腕、手掌和手指,可以弹奏出不同的旋律,实现对作品情感的完美展现,体现了钢琴演奏的初心和目的。
(一)为人声或其他乐器伴奏
在各种乐器中,钢琴是最特殊的。而钢琴的伴奏不仅可以用于人声演唱,还可以配合其他乐器使用,当然不同的需求,对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具有不同的要求。要想完美地展现音乐魅力,在人声演唱和其他乐器中需要更好地融入钢琴伴奏。在弹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不仅应当熟练掌握演奏技巧,还应当表达出音乐的情感,进行二次创作,如此可以使音乐作品的情感得到更完美的表达,从而提高音乐表现力。在进行钢琴伴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不仅需要重视整个音乐的表现,还应当注重钢琴音量的控制,要保证演唱者比伴奏音更高,如此可以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并且始终应当以演唱者为主,演奏者应当根据演唱速度进行调整。此外,还应当具有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例如如果演唱者出现了串行问题,演奏者就需要立即从唱的部分开始伴奏,所以演奏者应当在演出前多次与演唱者沟通,如此才能够演奏出融合了演唱者情感的钢琴伴奏。
(二)增强情感的理解
演奏者不仅应当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还应当保证对作品内涵的充分了解,在表演的过程中与观众保持互动。一个完美的演奏者除了可以良好的展现出音乐作品的魅力外,还可以对听众起到思想启迪的作用。例如在赞美山河曲的演奏环节,可以通过音乐为听众创造一幅山水画面。在对凄美故事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应当将作品的真情实感表达给听众,真实的情感可以促进观众对作品内涵的深刻体会。此外,演奏者还应当练习自身的表情和眼神,演奏者通过协调自身的表情和眼神,可以将自己的演奏与音乐进行深度结合,而且也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观众产生与自身相同的音乐情感,如此可以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让观众与作曲家产生情感共鸣,也可以将观众的聆听也变为钢琴演奏的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展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提升演奏的欣赏性。
(三)有助于提升音乐表现层次
钢琴演奏者可以直接采用钢琴演奏技巧表现音乐作品。在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时,演奏者如果缺乏成熟的演奏技巧,那么就难以完美地表现音乐作品内涵。演奏者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需要协调配合自身的多处肢体,例如手腕和手指等,只有通过这些肢体的完美配合,才可以直接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完成更高层次的音乐表现。作者通过对自身肢体的灵活配合,可以更好的演奏钢琴乐曲。所以,钢琴演奏者应当做到对钢琴演奏技巧的熟练掌握,如此才能够提升音乐作品的展现效果。
二、钢琴演奏技巧概述
想要从作用和训练方法两方面入手,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探究,就应当做好对钢琴演奏技巧的着重了解。例如如何控制手指和手腕等等,保证练习的有效性,只有在具备基本技巧后才可以提升探究的力度。钢琴技巧主要包含了如下内容:
(1)手指灵活的技巧。以高抬指连奏为例,具体的弹奏方法是,先抬起一个手指,然后自然放下这个手指,再抬起下一个手指,如此交替往复。注意抬起的动作要慢,落下时一定要自然,指尖按住琴键,然后把手指的重心移到下一个手指上,自然落下移到下一个琴键上,如此总结为手指从“降”到“提”到“降”到“提”的动作。手腕要随手指移动,将重量从一个手指移到下一个手指上,从而采用连奏的方式演奏出一个灵巧流畅的曲子。以此类方式为基础,由三指向四指,四指向五指继续练习弹奏。五指是手指连奏的薄弱环节,大部分演奏者的五指在接触琴键时都会出现塌陷和侧面接触的问题,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手指缺乏掌关节的强有力支撑,五指变的不稳定。通常这种情况需要对五指进行更强有力的训练,由于在高级阶段对高音和旋律线的凸显需要依靠五指的力量,所以要把每一个手指都做到最好,为将来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今后弹奏出自己满意的钢琴曲。
(2)对手腕的控制。手指在手腕连奏阶段对重量转移的控制需要借助手腕。在演奏过程中手腕必须做出三个动作:旋转运动、上下垂直运动、左右水平运动动作。在手的运动过程中,通过手腕转动来移动重心,即手腕带动手指。不过,在进行手腕连奏的过程中经常会对部分问题造成忽略。首先是重量在手指间的传递,如果手指忘记站立,就会导致折指问题在多个手指的出现;其次是落指切勿过快,过快不能把前后两个音符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是三指四指,要求连奏时手指的独立性要高,手指随着手腕运动,逐渐弹奏出旋律。
(3)手掌控制的技巧。手指断奏的基本要求是以手掌为支点,将手指轻轻勾回手掌,发出轻快活泼的音色。手指在进行断奏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手腕和手臂需要保持不动,以此来避免其他动作对力量的分解,需要采用掌骨联合的方式。但是,手指长时间进行断奏会导致手掌肌肉感到紧张,为了使这个问题能够得到避免,在练习单手断奏时,另一只手需要在手腕下部小心地抓住,以此来对肌肉的放松程度加以感受,对任意声音的演奏,都需要保持放松的状态,才能够对断奏进行良好的连续演奏,并且能够缓解手臂的疲劳感。
(4)踩压踏板。现代钢琴主要包含了左、中、右三个踏板,在弹奏的过程中,右踏板的使用频率最高,而作为钢琴演奏者也需要掌握踩压踏板的技巧。在踩踏板的过程中,发力点为脚腕,脚掌必须与踏板保持紧密贴合,脚后跟接触地面。而踏板力度和踏板时间应当结合音乐作品的情感判断。钢琴乐器十分特殊,在演奏钢琴过程中,演奏者不仅需要配合自己的双手和双臂,还需要配合自己的双脚。所以,演奏者在进行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使用钢琴踏板,通过合理的踩压钢琴踏板可以实现对音符长度的控制等,从而提升演奏效果。
(5)手脚结合的力度技巧。要想在钢琴演奏中表达情感,除了离不开钢琴的基本技巧外,还需要注重力度的把握,因为声音力度的变化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方式,力度的变化不仅是简单的强弱变化,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声音的控制。在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们很少用力度标记,音乐处理一般都是演奏者自行安排。比如巴赫从来不写力度记号,莫扎特的作品中有少量的力度记号,但是到了贝多芬就不同了,他的作品中标记了非常详细的力度记号。但是对于演奏者来说,仅仅靠这些力度记号是远远不够的。在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中,还有很大空间来提升作品的力度变化。对于同一首作品,有的人弹得平平淡淡,有的人弹得生动感人,大部分原因就是力度变化的处理上,包括横向力度变化和纵向力度变化。因此,作为钢琴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风格选择不同的力度范围。例如:巴洛克时期的作品的力度就没有贝多芬那么大、变化那么激烈。同是浪漫派作曲家的李斯特和肖邦,前者的力度变化就比后者大。印象派作曲家的作品即使在轻的范畴中也可以有很多力度层次的变化。一首乐曲最容易感动人的首先是旋律。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寻找旋律的形状、走向、起伏点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因素,旋律才能完成造型,才能通过细致的力度变化去刻画和雕塑它。力度变化还表现在对乐曲结构的分析和处理上。作曲家虽然会在乐谱里标记出大的轮廓,但是演奏者如果对乐曲结构没有深入的了解,容易表达不出乐曲的真正内涵。钢琴演奏不仅需要手指技巧,还需要借助和声、曲式等理论基础来分析。
三、钢琴演奏技巧分析
(1)采用巧妙的训练方法。钢琴演奏者在训练演奏技巧时,切勿采用单一的苦练法,而是应当引入巧妙的训练方式,如此才可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提升演奏水平。实际过程中,演奏者应当充分了解自身的训练目的,重点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效率。在训练开始之前,演奏者应结合有可能遇到的训练问题,做好对训练活动的科学规划,切勿开展死板、重复的训练。钢琴演奏者在实际训练环节应当深入研究曲目,理解作品内涵。在训练环节,应当开展多感官训练,用自己的心和耳朵去感受和聆听。思考在训练期间自己遇到的问题,向专业的钢琴演奏者咨询,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演奏者在训练期间遇到了瓶颈,就应当减缓训练速度,切勿产生烦躁消极的情绪。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应当明确自身的训练目的,严格要求自己。
(2)将每一次训练作为舞台展现。大部分演奏者在训练环节没有重视自己遇到的问题,误认为只要自己多加注意,就能够在下次弹奏时避免出现此类问题,然而在下次演奏时,演奏者依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逐渐形成了不好的演奏习惯。演奏者在进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还应当主动联系观众,经验上来看身边有听众,训练起来会更加专注。所以,演奏者应当高度重视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将每一次训练都作为舞台展现,这样可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训练态度,及时改正演奏期间自己遇到的问题,切勿存在侥幸念头,珍惜演奏钢琴曲目的每一次机会,做到全身心的训练。
(3)不断提升音乐表演水平。钢琴演奏者应当阶段性的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必须要保证训练的针对性。在技巧演奏的过程中,钢琴演奏者应当采用正确的方法演奏作品曲风,在演奏曲风的过程中,保证手指与琴键的良好接触。在这些基本的演奏技巧都掌握后,演奏者要训练手指的灵活,加强练习强度,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此外,演奏者在使用钢琴演奏技巧时,除了应当灵活运用手指之外,还可以深入了解和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作品创作的北京,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将身情感。融入作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谁,在钢琴训练的过程中多少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演奏者都需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提升自己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将一次次瓶颈克服过去,才能在今后的钢琴艺术实践中更加轻松地应对。
(4)细心练习。在练习钢琴曲的过程中,演奏者应当保持对演奏技巧的细心观察,重视各个细节,哪怕是一个弧线,应当保证划分记忆的针对性。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对所有音节含义的掌握,耐心理解每一个音乐表情符合,掌握乐段反复的具体位置。同时,钢琴练习时需要注意音量的记号,弹奏时就好像说话一样,要根据作品需要做到抑扬顿挫,这样可以有效地表达出音乐本身的情感,更能吸引观众,为他们创造感同身受的情景。例如,在演奏《献给爱丽丝》这一贝多芬作品时,不仅应当表现出悲痛的恋情,还应当融合对爱情的憧憬,在表达贝多芬情感的同时,融入自身的情感,以此来进行演绎。该作品属于回旋曲式,该回旋曲的主题就是淡淡的哀伤感,副题就是甜蜜爱情的憧憬,要使观众感到悦耳动听,为听众再现作品中所描写的场景,作出深入人心的演奏。所有演奏者都应当做到反复且细心练习,如此才能够生动的表现乐曲。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演奏技巧关系着钢琴作品的最终表现效果,演奏者通过对钢琴弹奏技巧的熟练运用,可以实现对不同情感的表达,可以将自己和曲目合二为一,表现出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音乐,才可以向观众更好地展示钢琴曲目。演奏者不仅应当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更加重视对钢琴作品的理解,要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位钢琴演奏者在练习环节时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必须要坚守初心,克服困难,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保证自身可以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有效提升自身的演奏能力。此外演奏者还应当从整体上加强钢琴演奏效果,充分发挥手指和手腕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艺术作品中的共同作用,稳定地控制自己的手掌,在训练开始之前做好对训练目标的制定。演奏者还应当有效地融合自身的技巧和作品情感,尽可能地向听众呈现作品情感,为听众创造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