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伊
摘要:在钢琴音乐教学实践中,钢琴演奏技巧训练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要想使学生扎实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就要扎实学生的钢琴演奏基本功,夯实学生的乐理基础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艺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钢琴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究钢琴演奏技巧在钢琴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钢琴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钢琴作为西洋乐器,钢琴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的目的。钢琴演奏对学生有诸多好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还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耐力和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现阶段,钢琴演奏技巧训练在钢琴音乐实践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使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巧,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学方式,从而利用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钢琴音乐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一、钢琴演奏技巧训练的前提条件
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乐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钢琴演奏技巧训练的前提条件,也是必需条件,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实施教学活动,才会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一)扎实学生钢琴演奏基本功
钢琴演奏基本功是弹奏学习的首要条件,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再好的弹奏技巧学生也无法很好掌握,因此教师要将钢琴演奏基本功作为音乐实践教学的重点,要对学生的弹奏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目的性教育,要使学生深刻理解钢琴演奏基本功在弹奏技巧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训练之前,调整好学生的坐姿,保证弹奏姿势的标准性。坐姿要端正,手臂要放松灵活,避免僵硬。不正确的姿势会影响钢琴演奏的效果,教师要从一开始就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就会将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如果一开始的习惯就不好,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夯实学生基本乐理知识
基本乐理知识乐理是学号音乐的前提,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乐理知识,才能在钢琴演奏的路上走得更远,反而言之,如果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无法掌握,乐谱又怎么能够看懂,钢琴练好更是不可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乐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乐理基础知识学习起来很枯燥,需要反复的记忆与理解才能够消化应用。为了避免学生在乐理学习中出现倦怠心理,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性地去记忆钢琴乐理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对乐理知识记忆的更牢固,不会轻易忘记。
二、钢琴演奏技巧的教学策略
(一)音节弹奏技巧训练
音节的弹奏技巧在钢琴演奏中是最基础的部分,音节的弹奏除了五个手指头的配合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手指配合之间的流畅和均匀,只有保证配合程度的均匀和流畅,才能够使弹奏出来的音乐更有质感。教师要对学生的指法进行训练,先是单手练习,单手能够熟练掌握之后,再将两只手合并起来练习。音节训练的宗旨是保证双手之间的灵活配合,要保证在上下行弹奏的时候,避免将换指的声音暴露出来,要保持手指之间的灵活配合,听起来就像我们有很多根手指一样,只有这样才是掌握了指法练习的精髓。要注意在二、三手指的弹奏中,要掌握上下活动的技巧,而不能是左右活动,当拇指弹奏完一个音节之后,二指就要紧紧跟在拇指的后面,不能出现断档,而拇指也要自然地藏到二指的后面,这样就不会听出换指的声音了,从而使弹奏出来的音乐听起来更和谐、更流畅。
(二)弹奏基本技巧训练
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音节练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弹奏基本技巧展开训练了。弹奏基本技巧是钢琴演奏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钢琴练习中的难点。任何的弹奏技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枯燥练习的過程。对初学者来说,弹奏的正确方法最为重要,这是扎实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借助最佳时机对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进行训练。首先在训练进行之前,要调整好学生的坐姿与手型,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保持正确的姿势才能够确保音节的准确性,坐姿与手型对弹奏效果都有很大影响。其次就是训练学生的非连音练习技巧,引导学生将手臂缓慢抬起,保持手臂的自然下垂状态,这样才能够使手指达到自然弯曲的状态。在弹奏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手指的末关节不能弯曲,否则将会出现砸音的现象,不仅会使弹奏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增加练习的难度。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一)钢琴演奏心理训练
钢琴演奏心理指的就是音乐弹奏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随着弹奏的进行而自然萌生的。不同的学生会具备不同的弹奏心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弹奏心理的培养。弹奏心理包括弹奏的欲望、动机、目的和感情,每一个弹奏者在舞台上弹奏的时候心理感受都是比较复杂的,弹奏心理是对音乐情感的流露。通过弹奏心理的训练,教师要树立学生的弹奏自信,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注重弹奏心理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弹奏的很好,但是一到参加比赛或考试的时候弹奏的效果就会差很多,这都是由于没有做好足够的弹奏心理训练,可见弹奏心理训练的必要性。教师在弹奏心理训练时要掌握以下原则:一是培养学生的弹奏自信心和弹奏欲望。二是帮助学生积累并凝集弹奏的审美完型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锻炼学生处理弹奏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风格的理解
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风格的理解是音乐弹奏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都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根本就不可能弹奏出音乐作品的含义,弹奏出的作品也是苍白无力的。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进行透彻的理解,会使学生带着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去弹奏音乐作品。因为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只有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弹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更加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将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风格不断地在教学中深化给学生,使学生做到透彻理解后再开始弹奏技巧的学习。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的创作年代、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生活状况和作品产生的原因等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论的层面上去剖析作品,这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最佳途径,在作品赏析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结语
总之,在钢琴实践教学中,钢琴演奏技巧训练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扎实掌握钢琴的弹奏技巧,是音乐实践教学的硬性要求。通过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艺术,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艺术品位,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也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使学生体会到钢琴艺术的魅力,从而在对艺术理解的基础上更加热爱钢琴演奏。
参考文献:
[1] 孙薇 .浅论“多层同心圆”教学法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2(6X)
[2] 林景.音乐教育新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18(02)
[3] 谭哲昕.提升钢琴音乐钢琴教学效果的措施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9):107
作者简介:周芷伊(1997.3--),女,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表演。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