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强
(甘肃医学院 甘肃 平凉 744000)
一、前言
《威尼斯船歌》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30年所创,收录在其作品集《无词歌》中,在该乐曲中,充分利用了和声,而和声的色彩和逻辑力量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表现手法,让听众仿佛身临于威尼斯光景之中。
二、《威尼斯船歌》概述
《威尼斯船歌》用音乐描绘了一幅极具诗意与浪漫色彩的风景画。门德尔松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典雅、诗意、妩媚、清新,其创作不拘一格,他喜欢在古典曲式加入富有幻想性的旋律,以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让作品具有丰富的美感。威尼斯的主要的行路工具是轻盈纤细、平底狭长的小船,船歌的起源就为拉船工所高歌的乐曲,是当时意大利人们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该曲将威尼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风景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以《威尼斯船歌》为例,探析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一)复调和声。复调和声是门德尔松的很多作品中惯用的手法。他为了充分的表达复调思想,运用了复调对位手法和多声部对位化写作风格来充实旋律和声,使作品变得更加饱满厚实。门德尔松在音乐作品中利用复调将其利用理性平衡的创作思维充分展现出来。从《威尼斯船歌》的歌曲旋律中可以看出,为了延迟中部旋律,他采取的是保持音的方式,这样主旋律就得到了充分衬托,因此也突出了第一声部旋律,保证了纵向和声的厚实感,音乐材料在每个和声部都可以和谐发展。《威尼斯船歌》中的复调和声手法类似于奥尔加农早期的音乐作品,采用两种对立的复合和弦功能,二者以此种对立的方式对和弦第三功能矛盾冲突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使音乐品质得到提高。该作品低声部的和弦为具有T功能的Ⅰ级和弦,并一直延续到Ⅴ级和弦。总而言之,正统和声功能体现在和弦结构组成和旋律音调,将传统基础和声与全新和弦相结合会彰显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同类和弦的连续作用。七和弦的连续运用是门德尔松作品的另一大特点,在《威尼斯船歌》中也有体现。从该作品的22小节开始,一直在运用减七和弦。七和弦的主要特点就是不稳定,有一种游离感,恰恰将威尼斯那种神秘性、薄雾中的水上风景变现的淋漓尽致。在连续出现此种七和弦之后,听者会以为作者会以完满的方式结束第二乐段,然而作曲运用的却是半终止的手法,从此可以看出门德尔松作品的不可预见性。另外,主和弦的连续运用也是门德尔松音乐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所以将相对稳定的和弦运用到和声中,与他理性创作思维密不可分。在该作品中,门德尔松将主和弦放在开头处与结尾处,给整部作品增加了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使作品有一种扩充感,巩固了G小调伤感的调性,体现了作者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
门德尔松为使该作品更具生动感,还运用了大量和弦外音,以此来制造乐曲中不断产生和解决的矛盾,从而形成独特的旋律声部和音乐效果,增强了音乐的流畅性。
三、以《威尼斯船歌》为例,探析和声在音乐中的思维方式
音乐除了音调和乐曲,若想形成相应的感情作用,则需要逻辑发展。和声是逻辑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发展。和声在音乐中从单纯到深邃、从复杂到简单,在《威尼斯船歌》中都有所体现,为该作品增添了独特的气质。首先,从横向发展看,该作品的和声思维主要源于调式调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横向线条的思维逐步扩展开来。旋律声部的音阶式思维体现于上行和下行之中,其主要表现在A段与B段之中。左手的低声部多出现分解和弦,尤其在第3拍和第6拍,长时间的出现倒数第二声部以及A音。上述线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和声写作中,能凭借轻柔、平缓的特点将乐曲的和弦关系彰显,从而陈述一段幽静的音乐语言。其次,音乐的功能性和色彩性之间的交织可以体现和声的思维特征。其中,音乐的色彩性往往来源于多变的旋律,同时也是创作灵感的来源。
五、总结
和声在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一首曲子如果不存在和声,那么其音乐旋律也就失去了色彩,一条和声旋律可以谱写出多章意义不同的旋律线条,所以和声在音乐中具有非常牢固的作用与地位,是提高艺术表现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1]宋玉函.以《威尼斯船歌》为例探析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5,(04):142.
[2]邹成义.和声语言在音乐中的作用[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8,(S1):38-41.
[3]孙晶莹.关于合唱中音准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黄洛华.和声语言在音乐作品中编配的艺术风格[J].音乐探索,2009,(02):30-35.
[5]陈雅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增六和弦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