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

成就明日之星,本站为你提供精彩的服务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

发表时间:2025/01/10 23:49:30  浏览次数:120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钢琴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具有其特殊性。作为儿童钢琴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要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儿童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质。    

      在初学钢琴时,首先接触到的问题便是对兴趣、情感的培养。心理学表明:兴趣使人对所爱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时刻向往的心情。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对儿童来说,1至3岁的孩子听到钢琴低音区发生的深沉轰鸣会立即产生阴暗、恐惧的反应;而高音区银铃般的悦耳琴声又会使他们兴奋、好奇,流露出喜悦的表情;三五岁或再大一些的孩子,就很容易被钢琴声所吸引。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足以吸引孩子们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培养儿童在学习钢琴中更多的兴趣呢?不妨把孩子学钢琴当作是“一种游戏”,一旦他们认为学钢琴是一种“好玩有趣的游戏”,学习的热情便会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萌发兴趣。心理学家认为,低龄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尚处在“悦耳悦目”较为低层次的水平上。生理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所以在学琴的初期,我们就让动听优美的声音刺激其听觉,让他们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并意识到如此美妙的声音就是从眼前这架钢琴中流传出来的,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时,根据儿童爱模仿这一特有的心理现象作出引导:“你听,我这样弹奏的声音多美啊!”于是孩子便会积极模仿老师的动作练起来。如果此时教师单纯追求孩子手指立起来,只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在钢琴教学中我认为适当满足儿童的自尊心也是一种必需,会增强孩子学习的成就感。 

      形象施趣。对于儿童而言,他们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因为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奇特的“泛灵性”,即“拟人化”,他们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所以教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钢琴中的技术要求,不仅可以说明问题,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惊奇地发现,钢琴中会流淌出活泼的小兔子、凶猛的大老虎。快乐的嬉戏——当孩子弹得不流畅时,也许是指法没换好,也许是不够熟练,如果一味指责便会使孩子有严重的挫折感。这时教师不妨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驱散学生的紧张感,把理性的技术难点通过人性化的描述来激发孩子们学琴的最大兴趣,让他们越来越喜爱学习钢琴。            调整兴趣点。儿童心理特征是“来得快去得快”,兴趣容易发生转移。这是因为儿童时期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和责任感。虽然好奇心强,但如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兴趣,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法、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怎样使这种“短暂兴趣”变成“稳定兴趣”呢?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培养与激发。教师上课时可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兴趣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钢琴的魅力,真正让钢琴变成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儿童钢琴教学的研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努力找到教与学之间最好的契合点,以期达到预想的效果。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